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品已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的村上春树,作为一个跨越国境的作家,在日本文坛是个特殊的存在。2002年刊行的《海边的卡夫卡》作为村上最重要的长篇作品之一,受到读者广泛好评的同时,也在日本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议。1990年代中期以后,村上春树的创作观由远离现实社会的所谓“超然”,转变为积极参与社会的“介入”。国内学术界虽然对村上春树文学的研究方兴未艾,但遗憾的是,对以《海边的卡夫卡》为代表的、村上创作观转型以后的作品及其思想的解读,仍处于较薄弱的阶段。阅读《海边的卡夫卡》,获得“疗愈(癒し)”、解脱、救赎之感,是读者的普遍评价。其原因在于,《海边的卡夫卡》从本质上看是一部成长小说,讲述了15岁的孤独少年田村卡夫卡的自我拯救之路。小说中,与卡夫卡少年的故事平行推进的是另一位主人公中田老人寻找、打开“入口之石”的奇异旅程。在现实主义的基本舞台上,巧妙地穿插融合了诸多超现实的元素,这也是村上对自己一贯的小说风格的继承和发展。小说的诸多出场人物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痛苦地挣扎于受到某种因素损害的缺憾人生之中,希望找到自我救赎的途径。这个因素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暴力,各种有形的或无形的、现实的或历史的暴力。笔者认为,关注暴力、探寻隐藏在暴力背后的人性之恶,是村上春树创作《海边的卡夫卡》的基本动机。对于被损害的人们如何走出暴力的伤害,摆脱暴力的控制,返回原本的自己这点,村上也在小说中给出了答案。拙论试对《海边的卡夫卡》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暴力和救赎展开解读。在绪论部分介绍小说的情节梗概,以及国内外学术界对这部作品的研究现状。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对暴力和救赎进行阐述。第一章论述暴力的普遍性。以众多出场人物各自受到损害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结合时代背景,解析作者村上眼中那些无处不在的“压倒性暴力”。第二章以暴力意志对人的改变为中心加以论述,即暴力的受害者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被卷入暴力的锁链之中,变为加害者。第三章对暴力的本源为进行解析,即探讨小说中的重要人物琼尼?沃克所象征的那种总体性的暴力与恶。第四章论述村上在小说中展示的救赎观,那就是要主动逃离暴力意志的束缚,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以斩断暴力的连锁。同时,责任、想象力和宽容心等可以让人们告别内心的黑暗,回到开放的现实世界。今年2月在“耶路撒冷文学奖”的领奖仪式上,村上春树发表了关于“墙与蛋”的主题演讲。声称“永远站在蛋这一边”的他展现了作为一个作家、一个人文知识分子那份宝贵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精神。栩栩如生地描绘暴力与恶,以故事的力量警醒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逐渐迷失自我的人们,同时更给予他们内心一丝温暖、一丝救赎之感。这既是村上小说的最大魅力所在,也是打开今后村上春树文学世界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