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与标准化现状,提出了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确定本文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主要影响因素中的填埋场周边环境调查与评价、封场覆盖系统、垃圾堆体绿化与生态恢复、封场后运行维护和土地再利用等四个方面的进行分析研究。本文结合了生态系统演替理论、生态修复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采用了现场调研、文献资料搜集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填埋场周边地下水、地表水、大气环境调查与评价的调查内容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计算了恶臭气体的扩散范围,确定了不同规模填埋场的臭气扩散调查范围如下:小型垃圾填埋场(小于500t/d)为500m范围内;中型垃圾填埋场(500~1200t/d)为1000m以内;大型垃圾填埋场(>1200t/d)为1500m以内。覆盖系统从下到上为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和植被层。覆盖系统的防渗层材料,对于天然粘土宜就地取土;对于膨润土防水衬垫,其中必须使用天然钠基膨润土;对于土工膜,在采用土工膜作为主防渗层时,宜选择HDPE膜,填埋堆体边坡宜采用土工格栅加筋土结构,可以大大提高边坡的稳定性,经计算在边坡加筋回填土为沙土时的安全系数FS为1.25,可认为是安全的。绿化植物应根据绿化工程的不同阶段,尽量选择抗逆性强、来源广的本土植物,并同时考虑多种植物的组合建植。对于填埋场土地利用,应在实际计算沉降量并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根据填埋场稳定性状况、景观规划确定土地利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