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社会的进步关系整个国家的发展。2000年之后,国家加大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等要素备受关注。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建设提供政策性支持,而当代艺术的价值寻求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契合,使艺术成为一种乡建新形式与新路径逐渐兴起并快速推广。本文选取四川成都近郊的明月村为田野点,在民族学的互嵌理论与经济学的共生理论视角下,采用田野调查与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社会的进步关系整个国家的发展。2000年之后,国家加大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等要素备受关注。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建设提供政策性支持,而当代艺术的价值寻求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契合,使艺术成为一种乡建新形式与新路径逐渐兴起并快速推广。本文选取四川成都近郊的明月村为田野点,在民族学的互嵌理论与经济学的共生理论视角下,采用田野调查与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携带艺术资本的外来艺术家与持有本土资源的当地村民间形成的艺术乡建现象进行观察,探讨艺术乡建背景下个案所反映出的借鉴意义与问题冲突,以对艺术乡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补充。本文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从明月村艺术乡建发展概况出发,具体阐述了明月村艺术乡建中的文化经济互嵌现象,即明月村文化经济互嵌是艺术家与村民在共生与互嵌目标指向下的经济互利与文化调适过程。具体而言,经济层面,艺术家的艺术资本与本土资源相结合,表现出资本与资源互嵌下的产业互嵌形态与问题;文化层面,艺术家与村民在资源的互用与互补中,呈现出文化互嵌与调适的一致性与冲突。在乡村这一特殊空间中,文化与经济交融共生,既有合力,也存在冲突,形成了明月村艺术乡建的特质。从明月村个案来看,艺术乡建是实施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的有益尝试,但艺术所赋予的乡村生命力的持续问题有待实践去检验。尤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旅游业遭受重创、乡村旅游更加脆弱的背景下,艺术家能否使其资本与乡村资源持续保持“互增”发展趋势,守住乡土,均受旅游市场活力恢复与乡村稳定扶持的发展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民居变迁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生态的进化过程,文化与自然、经济以及社会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并推动民居形式的不断演化。本论文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拉市镇、太安乡和九河乡为田野点,主要从纳西族民居变迁及其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方式展开讨论。其变迁原因主要是木材资源数量的变化、不断改进的建造工艺和政府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森林资源的各个政府部门,得出政府对于森林资源的分配方式
城市形象的建构离不开有效的城市宣传。在新媒体时代,城市宣传有着多样化的媒体以及模态特征。在这些新媒体中,视频语篇简短,内容丰富,多模态文体特征突出,因此很快成为了城市形象宣传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抖音“十四运”展播视频为研究对象,以多模态文体学理论为基础,分析视频中不同模态符号和模态间关系的文体特征,并讨论体育宣传视频中这些多模态特征对西安城市形象的建构。本文结合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具体来说,根据
近年来,中国相继与中亚各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务实成果。尤其是疫情期间,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研究新冠疫苗,不时向中亚各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双方联系愈发紧密,因此,中亚国家各方面的消息颇受国内各方的关注。本翻译实践报告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以笔者在《中亚速递》实习期间从《卫星通讯社》网站选取翻译的十八篇俄译汉新闻为语料,新闻内容涉及中亚疫情和教育领域。报告中,笔者
交互性是电子游戏不同于其他媒介的最大特征,电子游戏搭建了平等、开放、多元、想像的场景,玩家参与游戏行动之中,叙事元素融入游戏场景之中,使得电子游戏叙事成为突破传统文本叙事的新形态——交互性叙事,读者接受地位的置换表现为从“观看”到“行动”,故事生产模式发生变化,交互性叙事所带的独特的创作与接受机制、叙事方式、审美感受,令叙事焕发新的生命力。电子游戏《地铁2033》改编自俄国同名小说,因出色的叙事效
语音意识(Phonological Awareness)指的是对言语中的语音单元进行有意识地操纵的能力。比如,音位意识指的是对音位进行切割或删除的能力。无论是在拼音语言还是在汉语中,语音意识能力都被广泛认为能够影响并预测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其中,语音意识中的音位意识被认为是影响阅读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语音意识。关于拼音语言中早期语音意识的发展研究已经比较充分,即使存在争议,也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
在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快进式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媒体变革几乎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了一次洗牌式重新布局,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由于各种原因重复接收同质化、单一化信息,将自己置身于狭窄封闭的信息空间和信息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茧房”。“信息茧房”效应的存在,正在对大学生产生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影响。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来源、信息传播以及信息接收的异化是导致“信息茧房”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信息茧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得到普及和发展,尤其PPT课件辅助教学己经成为一种很常用的教学手段,其对于课堂的影响不容忽视。当下有关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多模态PPT教学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以多模态PPT教学为研究视角,对英语课堂参与情况进行探讨的相关研究较少。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提出了以下两个具体问题来研究初中英语课堂学生参与情况:(1)多模态PPT辅助教学下,初中生英语课堂参与整
敦煌藻井艺术作为我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有着跨越千年的历史。而飞天又作为敦煌藻井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文化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敦煌藻井中飞天经过不同时期的演变,以及在不同地域的传承发展,有着不同的规律,适应着当时时代、地域的发展需求。本文依据对敦煌藻井中飞天形象的研究,立足民族之根,继承敦煌藻井中飞天形象的形态、色彩特点,对敦煌藻井中飞天视觉形象进行再设计并应用于文创
无线传感网络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在监测区域通过无线与多跳方式通信组成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由于传感器节点大多是随机布放在监测环境中,无法在部署时直接确认自身位置,而节点的位置信息是监测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传感器节点在部署后必须进行定位,准确的传感器节点位置信息对监测活动至关重要。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定位面临的技术挑战有:1.在现实应用中,传感器节点的部署布放往往是大批量的,这就要求节点的硬件成本尽可能
民国时期是书法教育从传统的大语文教育到现代化学科教育的重要阶段,民国小学书法教育不仅对当时书法审美与书法风格产生重要影响,还影响了近现代几代人的书法观念,研究民国小学书法教育对于我们厘清百年书法教育变革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国时期小学书法教育的研究,也将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的现代转型过程中书法艺术教育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本文使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民国时期小学书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