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中关于“数学思考”和“综合与实践”等方面的要求中都将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的内容引入进来,数学模型的使用和学生自主探究模型的构建,会促进数学习得的效果,改善学生解决问题固有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同类的数学问题,提高效率,发展数学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案中,将“问题解决”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对于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一直受到从事数学研究专家和学者的探讨与实践,课程改革应做到改变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现阶段提倡的观念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传授数学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养成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从事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也逐渐将这种改革的要求和理念引入到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体现高阶思维的数学能力。本研究从数学模型构建过程和采用基于问题(Problem-based-learning)的教学法入手,探究这两个要素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影响。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发现数学模型思想对于解决某一类特定数学问题具有高效性和正确率,因此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采用数学模型建构的思想,为高效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遵循的规律。本研究依托于“基于APT教学模型的创新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项目,在确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教学内容后,开展了教学研究。研究对象为三年级低段学段的学生,他们对于问题解决的水平尚处在可根据问题求得正确结果,而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上渗透的方面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PBL教学法和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上的提升,并能引起学生将问题和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结合、联系的重视。本研究的研究问题是:1、调查现阶段三年级学生问题解决知识运用现状2、探究PBL教学法是否对学生思维发展产生影响3、智慧教室环境下,数学建模等手段的应用能否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