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救灾信任及其对公众水灾风险认知的影响——以江西九江、安徽巢湖地区为例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救灾理念发生转变,风险认知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我国洪水灾害严重,开展洪水灾害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救灾是国家防灾减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对政府救灾的信任,会对其风险认知和响应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从公众层面入手,在洪水多发的长江流域选取九江、巢湖两地为具体调查样区,通过问卷调查与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数据,采用频数统计、赋分计算、对比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公众对政府救灾的信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信任对公众水灾风险认知的影响。发放问卷1020份,回收有效问卷931份,主要运用excel2003和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政府提供的救灾措施与公众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偏差,对精神层面的救助缺乏重视。公众对政府灾后救灾款物的发放表现出“不够了解、一般满意”的态度。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是社会基本防灾减灾措施中最低的(防洪工程>自身减灾能力>监测预警>政府救灾)。   2.公众对政府救灾的信任水平,受到个体属性因素与区域本底差异的共同影响,表现为学历越高、家庭月收入越多、受灾次数越少、灾害损失程度越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公众对政府越信任。说明信任具有区域共构的特性,受区域经济发展和灾害风险水平的影响。   3.对政府救灾的信任,不是公众判断水灾风险的主要依据,因此对其风险认知的影响不明显,公众对水灾的担心程度和发生可能性的判断都较高。同时,信任对公众备灾减灾行为倾向的影响不明显。调查区公众普遍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但主要源于过去经验的累积而非对水灾事件的科学认识,表现为行为上明显倾向于灾害发生前后的应急减灾行为,而对长期的日常备灾行为缺乏重视。   4.信任是有动机性的,信任动机的出发点不同,导致信任的结果、效应不同。科技减灾(监测预警、防洪工程)和管理减灾(政府救灾)由于作用时段和减灾原理的不同,导致公众产生了不同的信任动机,以及不同程度的科技信任和管理信任,它们对公众的风险认知的影响各不相同,后者的影响较少。   因此,政府救灾工作要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监督力度、增加工作透明度,同时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特点的受灾公众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以提高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水平,这也是建设和谐稳定社会的需要。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如今,舞蹈教学的内容和任务己不只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创造力和文化修养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我们要优
学习主动性是学生彰显自我以及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当前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在这个背景下,教师必须严格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展开科学的指导,并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为重点关注目标。针对这个课题,笔者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完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以往的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学习方案和目标都是由教师来决定,而且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往往是采取“满堂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76岁的张德瑛是 1947年入党的老党员。 1984年张德瑛离休后回到家乡霍州市李曹镇杜苏沟村,当起了村里的义务宣传员。 16年来,他无怨无侮地为乡亲们奉献出了自己所有的身力、心
最近几年来,一些党组织的民 主生活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 质量有所下降的问题,有的走过场、求形式、摆花架子,有的甚至失去了党内民主生活会的实际意义。笔者认为,只有努力消除以下
WebGIS是GIS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随着互联网的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GIS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人们对WebGIS的表现效果、交互操作以及系统的性能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农用土地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质量不断退化、水土流失、不合理施肥等问题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以及变异情况的重视。本研究采用地统计学和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开垦后土壤侵蚀严重,使黑土的粮食生产潜力不断下降。研究侵蚀与土壤生产力的关系,对黑土退化预警、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以黄土丘陵小流域的野外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多重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黄土丘陵小流域植物优势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种间关系,并分析了优势种数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