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铁生产流程包含了化学冶金—凝固过程—冶金的物理过程等方面的变化过程,实现钢铁生产流程的总体优化必须遵循单体优化—区段优化—整体优化的原则。高炉—转炉区段技术界面是钢铁生产过程中连接炼铁与炼钢两大工序的重要区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关系到钢铁生产流程整体优化的关键区段。近年来,对高炉—转炉区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区段生产过程的物流调控、铁水供应质量、单体工艺设备优化及工艺技术等方面。本文在对前人研究工作的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将高炉转炉区段界面技术应用到鞍钢,找出鞍钢铁—钢界面的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措施。
由于高炉铁水输送—储存—预处理方式存在多种方法和不同组合方式,根据铁水储运装置、铁水预处理组织方式的不同将高炉—转炉区段工艺技术界面归纳为八种模式:受铁罐—混铁炉—兑铁包模式、受铁罐—倒罐—兑铁包模式、受铁罐脱硫预处理模式、鱼雷罐脱硫预处理模式、鱼雷罐铁水同时脱磷脱硫模式、兑铁包脱硫专用转炉铁水脱磷模式、受铁罐脱硫专用转炉脱磷模式和受铁罐脱硫脱硅专用转炉脱磷模式。
通过应用物流平衡原理对高炉—转炉区段的铁钢能力匹配、缓冲能力、装置容积匹配、时间节奏对应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铁水运转过程倒换容器的环节越少,铁水承接容器运转越快,铁水温降越小。那么,在高炉—转炉区段技术界面铁水承接、储存容器仅采用兑铁包或受铁罐,铁水运转过程中没有铁水倒换容器的环节,对于加快运转节奏和减少铁水温降是有利的。即使是大高炉—大转炉流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兑铁包取代鱼雷罐,而且兑铁包内铁水预处理的动力学条件较鱼雷罐内好。
对鞍钢、宝钢两大钢铁厂的实际生产流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鞍钢实际生产流程存在的缺点,给出其改善的意见与建议。鞍钢、宝钢两个钢厂高炉—转炉区段各项指标的比较表明,高炉—转炉容量对应匹配是改善高炉—转炉区段技术界面运行节奏的基础,采用与转炉容量对应的兑铁包承担技术界面的各项功能是技术界面优化的发展方向。宝钢两个钢厂流程都是大高炉—大转炉流程,但两者采用的技术界面模式不同,比较分析表明,专用转炉铁水脱磷模式的时间节奏较快,各项指标也比鱼雷罐铁水同时脱硫脱磷模式优越。鞍钢、宝钢两个钢铁厂的比较表明,大高炉—大转炉流程发展铁水“三脱”功能的界面模式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