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举措,不管是从整个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出发,还是开发利用地区优势资源,发展地方经济,小流域综合治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金沙江干热河谷五官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雷波县相关部门收集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水土流失及水保持情况等基本资料。采用半结构式的农户调查方法(Seim-Structured interviews)对100户农户进行了治理措施及治理效益跟踪调查。应用自然地理学、土壤学、水土保持学及数理统计理论,分析了五官小流域水土流失成因;总结了该流域自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以来近20a综合治理情况,包括治理阶段、治理措施及投资情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评价模型计算效益得分,进行效益分析评价;根据综合治理措施的分析和效益评价,指出五官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治理、开发小流域的对策和建议。经过研究,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小流域治理以林草措施为主,发展经果林成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最重要的一项措施。(2)选取12个指标建立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贡献率大小筛选出了治理度、人均粮食产量和农产品商品率3个相对重要的指标。从各指标的贡献率来看,治理度(0.5127)>林草覆盖率(0.2605)>土壤侵蚀模数(0.1504)>土壤肥力(0.0764);人均粮食产量(0.4887)>人均纯收入(0.3041)>农业总产值(0.1374)>土地生产率(0.0698);农产品商品率(0.4668)>教育水平(0.2776)>人均耕作面积(0.1603)>贫困人口比例(0.0953)。根据贡献率大小,筛选出了治理度、人均粮食产量和农产品商品率3个指标,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相对重要。(3)综合效益由1989年的0.41提高到2007年的1.45,增加253.66%,达到Ⅲ等水平,综合治理已达到中级标准,小流域处于中级良性循环状态,与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4)经济效益得分最高,已达到Ⅳ等水平,但增幅和贡献率最小。经效益得分计算,经济效益(1.65)>生态效益(1.45)>社会效益(1.34);从效益增幅看,社会效益(318.75%)>生态效益(245.24%)>经济效益(217.31%)。其中,2007年的生态效益值为1.45,比1989年的0.42增加了245.24%。经济效益由1989年0.52提高到2007年的1.65,增加了217.31%。社会效益分值由1989年0.29提高到2007年的1.39,增加了379.31%;从效益贡献率看,生态效益(0.5396)>社会效益(0.2970)>经济效益(0.1634)。(5)各项效益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的,但在某一治理阶段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综合效益变化趋势和幅度与生态效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经济效益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且增幅越来越大;社会效益在2002-2007年间呈下降趋势。①措施布局欠合理;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不够协调;③破坏现象普遍存在;④粮食产量提高缓慢;⑤后期资金投入不足。①因地制宜,合理规划;②各项措施有效结合,三大效益协调发展;③加强管护,防止破坏;④发展节水农业;⑤鼓励发展民营水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