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的金融理论以“理性人假设”为基本前提和有效市场假说为基本理论,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实践方面涌现出大量的与标准金融理论不一致的“异常”现象。如,股票溢价之谜、股利之谜、股票价格对基础价值的长期偏离、赢着输者效应、弗里德曼-萨维奇困惑、规模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日历效应、价格对基础信息的反应等。为了解释市场中的这些“异象”,行为金融学得到蓬勃发展。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羊群行为。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即市场中的压倒多数观念),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也与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羊群行为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在对金融市场羊群行为的最新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股市和香港股市的现实状况,运用CASD-GARCH统计方法,对沪市50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在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的羊群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上海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羊群行为,但相比而言,香港股市羊群效应不明显。并且,在我国A股上,市场下跌时的羊群行为小于市场上涨时的羊群行为。对两个市场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资源配置功能不同,投资者构成不同,投资理念差异、以及制度缺失和扭曲、投资结构不合理、市场信息不对称、投资基金功能差异、股评专家和媒体宣传的推波助澜、市场监管不力等制度性因素是产生显著性羊群行为的主要根源。股市监管当局应当完善和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促进市场效率。扩大基金发展,增加机构投资者投资比例,进一步与香港股市进行衔接,减少跟风行为的出现。此外,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对羊群行为的研究还有许多方向有待拓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