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酚及其衍生物属芳香族化合物,是废水中常见的一类高毒性和难于降解的有机物。废水中的酚类物质主要包括苯酚、甲酚、间苯二酚及其它的酚类化合物,是石油、化工、煤气、焦化及酚类生产厂排放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在各种酚类中,挥发酚的毒性最大,若进入生物体内,会引起蛋白质变性和凝固。因为酚的毒性较大,而且涉及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污染饮用水水源,因此对含酚废水的排放必须有严格的规定,如不严格控制其排放,将对环境将造成极大的污染。由于含酚废水的独特的难降解性,生物法中引入高效菌种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这就需要这些菌种有较强的降解酚的能力,能较好的适应冲击负荷的变化,提高降酚的效率。基于以上的一些问题,本文以培养和诱变高效降酚菌株为主要研究目的,以焦化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为菌种的来源,进行菌种的驯化、培养,对挑选出的10株菌进行不同浓度的含酚废水降酚试验,并从中选择降酚效果较好的三株菌A、C和E,然后利用离子束对其中降酚效果最好的菌株E进行诱变筛选,得到高效降解菌株KE2,并对这些菌株进行生物降解特性的研究,然后进行混合菌株的降酚实验和实验室模拟含酚废水的降解实验,从而确定离子束诱变菌株的生长特性和最佳生长条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取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培养,分离到10株有效菌株,通过4-氨基安替比林直接分光光度法分析比较这10株菌降酚的效果,确定其中降酚效果最好的E菌为诱变出发菌株,降酚效果较好的菌株A、C为对照菌株。其中诱变出发菌E在含500mg/L、1000mg/L、1500mg/L的酚培养液中好氧培养12h后降酚率分别为91.30%、82.04%、63.22%。2.通过N+离子束诱变后,获得若干突变菌株,根据诱变存活率和正突变率的计算确定诱变注入的最佳剂量为18.4×1014N+/cm2。诱变菌株中降酚效果最好的诱变菌记为KE2,在含500mg/L、1000mg/L、1500mg/L的酚培养液中好氧培养12h后降酚率分别为100%、96.31%、92.34%。其降酚率较出发菌E高,且在传代时性状稳定,经初步鉴定,出发菌株E和诱变降酚菌KE2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3.诱变降酚菌KE2和对照菌株A、C、E的最适宜生长温度均是30℃。KE2菌在1d时繁殖量达到最大,A、E菌在2d时繁殖量达到最大,C在3d时繁殖量达到最大。KE2、A、C、E最适pH均为7。KE2和C、E菌株在菌量OD=0.6时降酚率最高,A菌株的最适菌量在OD=0.4时降酚率最高。4.不同质量浓度的碳源葡萄糖对菌株降酚能力有影响,并且菌株的生长量随外加葡萄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000mg/L时,诱变降酚菌KE2的菌株生长和降解苯酚情况最佳,可见外加碳源对菌株的降酚能力有提高作用,由此知道苯酚并不是菌株的唯一碳源,有适量的外加碳源可以提高其降解率。5.对诱变降酚菌KE2和对照菌A、C、E菌的混合降酚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酚浓度(500mg/L)的范围内混合菌的降酚率没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当酚的浓度增达到较高即1000mg/L,1500mg/L时,降酚效果均有提高,并且不同菌株组合的降酚差异显著性增大,说明混合菌株降酚在较高浓度时,其共生作用发挥较大效应。6.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离子束诱变的优势菌KE2菌株进行了最适宜生长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KE2菌降酚的影响大小关系是:温度>葡萄糖浓度>pH,各因素最优水平组合应为:葡萄糖浓度1000mg/L,pH值为7,温度30℃。7.在菌株生长温度,pH值和外加碳源浓度的最佳组合条件下,进行实验室模拟实验。有诱变菌株的一组降酚效果较对照组好,在500mg/L的酚浓度下,加诱变菌组在9个小时降酚率可达到100%,而对照组仅达到84%;在1000mg/L的酚浓度下,加诱变菌组在12个小时可完全降解,达到100%,而对照组降酚率仅达到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