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层是一种红色陆相碎屑岩,在不同地质时期,中国和国外都有较广泛的分布.作为红层地貌类型的特殊类型:"丹霞地貌"是在中国诞生、发展并被广为接受使用的一个学术名词,从陈国达命名以来已经有65年,丹霞地貌的研究无论从基础理论、还是实践应用上都有许多突破.该论文以广东省作为研究探讨的区域,对广东省的红层分布、特点、形成因素及其分布规律,一部分红层发育的丹霞地貌进行分布上的探讨并总结出丹霞地貌的发育规律,最后重点对广东省分布的丹霞地貌就不同的分类进行发育对比研究.目的是探讨广东红层的形成因素、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丹霞地貌分布现状、分布规律、发育状况、影响因素并进行区域上的对比等等.广东的红层都分布在白垩一第三纪的红色盆地中,在全省108个红层盆地中,各盆地红层的总面积为28283km<2>,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16%,这些盆地中的红层主要受地质构造、岩性特征、气候和时间等因素影响.在红层盆地广泛分布的背景下,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和造貌营力等作用的影响下,广东的丹霞地貌发育比较普遍,据黄进(2004.4)调查统计广东丹霞地貌有64处,共分布在全省21个红层盆地中,总面积为358.9 km<2>,占广东省红层分布面积的1.27%,其中粤北是丹霞地貌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占广东省丹霞地貌分布面积的82.2%,其次是粤东北、粤中、粤西,分别占全省丹霞地貌分布面积的10.1%、4.7%、3.0%.得出广东省丹霞地貌发育规律为:红层分布时代:白垩纪和老第三纪;岩性特征:砂砾岩为主,其次为砾岩和砂岩;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红色盆地的边缘地区.该文最后依据丹霞地貌分类系统,对广东丹霞地貌从岩性特征、岩层产状、主导动力、组合形态、发育阶段对广东丹霞地貌进行了分类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