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否攻玉——以我国当今流行音乐析音乐的雅俗取向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在呼吸和体味着现代流行音乐特有的气息时,总是在不断的思考,耻与言商的周代人,看到我们今天的模样,他们是否能在九泉下安息?不管怎么样,音乐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多元化时代的今天,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也开始多元化了,它势必给某些一元思想的人形成挑逗,从而带来一系列的争论甚至批判。过去雅乐统治着一切,如今的流行音乐冲破了过去政治高于一切的审美理念,打破了传统音乐的围城,使我们对这种状态产生反思和审视,一方面,我们为新奇的流行音乐感到欣喜若狂,另一方面,正如保罗·利科所说,当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出现垄断势态时,不管这种垄断是虚幻的还是真实的,人们又会担心因以往文化的幻灭而感到恐慌,分析人的这种矛盾心理,可以帮助我们从音乐发展的角度去认识雅俗的取向问题。   严肃和传统音乐为何会被部分人群冷落,成为曲高和寡的代名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本文就雅俗的相关问题,联系音乐史中的雅俗争论和当今流行音乐现状来分析音乐的雅俗取向,找出争论的主要焦点和原因,通过差异对比分析,去验证雅与俗“他山之石可否攻玉”的问题,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打破雅俗之鸿沟,复合出新型的、雅俗共赏的音乐发展道路并对未来进行设想和展望。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钢琴逐步的代替了手打拍子和录音机设备,成为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堂的伴奏乐器。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舞蹈基训课程的伴奏音乐书籍也日益繁
期刊
在二十世纪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Vienns Secession)众多的艺术家中,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与埃贡·席勒(Egon Schiele)是比较关注的两位艺术家。两位艺术家的相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世界各国相互依赖日益紧密的背景下,国家之间尤其大国之间既竞争又合作、既相互倚重又彼此制衡的基本态势决定了国际关系已经超越了以往大规模武力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