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很早,它主要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中国以农立国,为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古人观察并掌握了天象(日月星辰的变化)、物象(动植物随季节而生的变化)和气象(寒暑冷热的变化)的活动规律,而发明了历法,从而能够合理指导和安排其生产劳动以及曰常生活。历法把一年分为12个月,在12月中,又按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把一年分为24节气。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与农业文明的发生与发展同步,人类早的原始信仰和祭祀活动,对节日的形成更是重要因素。古人灵魂观念甚重,因此,以祭祀神灵、贡献天帝、祭奠祖先、祈禳灾邪、驱恶避瘟等为标志的祭祀节日,在中华传统节日中,为数最多。
时至先秦,大部分节日已初露端倪。但节日内容不够丰富,时间也不那么固定。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因此人们常认为节日是起源于汉代。节日发展到唐代,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佳节良辰。唐宋以后,节庆内容融入了一些少数民族习俗,以及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如骑射、踢球、放风筝、拨河、舞獅、舞龙、跑旱船、踩高蹺、秧歌、腰鼓等。这些风俗-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中国传统节日有异於世界其他民族的显著差别,就是人、鬼灵、神並重。尤其突出祭祖。节日中的祭祖习俗,使血亲家族内部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凝聚力,“事死如生”、“慎终追远”的伦理原则,已成为中国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印尼华人庆祝年节活动,就是传承中华文化。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历史,记住祖先,记住文化的根,唤起民族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