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不断变化,高校德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能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有效性的德育。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青年志愿者活动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关注。志愿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四大特征,高校志愿服务是以大学生为主开展的志愿服务,除了具有以上四大特征外,还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创新性、实践性和教育性。这些特点使高校志愿服务能够为高校德育工作增加新内容,创设新途径,开拓新领域,具有德育价值。我国当代的志愿服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高校志愿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想要不断提升高校志愿服务的管理水平,充分挖掘高校志愿服务的德育价值,就必须要进行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的实证研究。本研究选取上海市S大学为例,力求通过文献阅读、深入访谈、参与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探究高校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及其德育价值。S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大学,是上海地方大学中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在高校志愿服务方面十分重视,是上海唯一一家获得“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的单位,首批5个联合国上海志愿服务发展合作基地,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的荣誉、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服务集体”称号。以S大学为例开展对高校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及其德育价值的研究具有较好典型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笔者通过文献阅读、深入访谈和参与观察,结合自身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分别提出了“高校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和“高校志愿服务的德育价值”两个研究问题的概念性框架。经预调查和问卷的项目分析、因素分析,正式问卷中“高校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包括个人和学校两个层面,个人层面包括年级、性别、政治面貌、担任学生干部经历等个人基本信息及参加志愿服务的类型、时间,在志愿服务中担任的岗位和在志愿服务中遇到的困难、结束后期望的奖励;学校层面包括学校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志愿服务信息发布的渠道、开展志愿服务的时间段、类型和设置的岗位等。德育价值分为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个人价值层面包括个人发展和情感收获两个方面,社会层面包括社会责任和政治认识两个方面,另外还有奉献意识兼具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价值。通过对S大学17个学院共460名志愿者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笔者按照个人情况和志愿服务类型总结了高校志愿服务的开展情况,比较了不同个人情况的志愿者在高校志愿服务的德育价值五个因子上的差异情况,发现影响志愿服务德育价值的主要因素是累计服务时间。结合本研究对高校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的分析和总结,笔者建议构建高校服务学习体系,将志愿服务的学时与课堂学习的学时结合起来,作为课程学分,以此确保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提升志愿服务的水平、反思志愿服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