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通过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提供真实可靠依据,客观评价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9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和中药+穴位敷贴组,每组各30例。同时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钴胺治疗,中药组给予口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治疗,中药+穴位敷贴组给予患者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口服,并加用内服方调匀置于膏药贴纸之上贴敷于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太溪穴。4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震动感觉阈值检查评分(VP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三组共90例病人,三组的脱落病例一共7人(因依从性差脱落)对照组30例(有效27例),中药组30例(有效28例),中药+穴位敷贴组30例(有效28例),其中对照组脱落病例3人,中药组脱落2人,中药+穴位敷贴组脱落2人。 (1)一般情况比较分析:治疗前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常规、血生化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析:对照组、中药组与中药+穴位敷贴组病例治疗前的临床症状评分进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分析,得出三组治疗前的临床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样本具有均衡可比性。治疗4周后,采用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三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比较,三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或成对比较发现,中药+穴位敷贴组和中药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和对照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穴位敷贴组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8<0.05)。 (3)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比较分析:对照组、中药组与中药+穴位敷贴组病例治疗前的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进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分析,得出三组治疗前的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样本具有均衡可比性。治疗4周后,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三组治疗后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均较治疗前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三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或成对比较发现,中药+穴位敷贴组和中药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和对照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穴位敷贴组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0<0.05)。 (4)震动感觉阈值检查评分(VPT)比较分析:对照组、中药组与中药+穴位敷贴组病例治疗前的震动觉阈值检查评分进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分析,得出三组治疗前的震动觉阈值检查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样本具有均衡可比性。治疗4周后,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三组治疗后震动觉阈值检查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三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或成对比较发现,中药+穴位敷贴组和中药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和对照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穴位敷贴组震动觉阈值检查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2<0.05)。 (5)10g尼龙单丝评分比较分析:对照组、中药组与中药+穴位敷贴组病例治疗前的10g尼龙单丝评分进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分析,得出三组治疗前的10g尼龙单丝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样本具有均衡可比性。治疗4周后,采用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三组治疗后10g尼龙单丝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6)临床疗效判定分析:对照组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18%;中药组显效1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28%;中药+敷贴组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28%;三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后,无统计学差异(P=0.865>0.05)。因此三种治疗方法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症状上均有效,且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采用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外同用治疗DPN,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多伦多临床评分和震动觉阈值评分,总体疗效优于甲钴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