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大别山地区位于大别山造山带西段北麓,区内构造演化历史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其中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最为发育。在燕山期侵入岩中,中酸性小岩体数量众多,与钼等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大别山地区中生代中酸性小岩体主要沿北西西向深大断裂分布,受北西西向与北北东向断裂联合控制。小岩体多呈岩株或脉状产出,出露面积多数在1km2以下;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似斑状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少量为石英闪长岩及闪长岩等;岩石化学成份以高硅、富碱、多钾、贫镁、少钙为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或钾玄岩系列。中酸性岩浆主要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上升至地壳浅部侵位,属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类。中酸性小岩体与钼多金属矿床具有密切的空间和成因联系。钼多金属矿床主要赋存于小岩体内或其周围区域;小岩体成矿元素丰度高,是钼多金属矿的成矿母岩。大别山地区钼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有斑岩型、矽卡岩型、脉型和角砾岩筒型,它们具有相似的成矿环境和成矿作用过程,可厘定为一个统一的斑岩型钼多金属成矿系统。矿石硫同位素、铅同位素、辉钼矿Re的含量及稀土元素特征等资料显示,大别山钼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测定母山斑岩型钼矿床和陡坡钼矿化点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155.7±5.1Ma和140.5±8.2Ma,结合前人测定的同位素年龄资料,认为大别山钼多金属矿床成矿年龄可分为两期:早期成矿年龄为155.7±5.1 Ma~140.5±8.2 Ma,晚期成矿年龄为(122.1±2.4)~(113.1±7.9) Ma,但晚期成矿规模大,为主成矿期。成矿时代从整体上要晚于东秦岭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斑岩型钼成矿带。成岩成矿时代表明,晚侏罗至早白垩纪区域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的转换和其后伸展体制下岩石圈大规模减薄拆沉是大别山地区中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和钼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大别山钼多金属矿床形成后主要受区域隆升和风化剥蚀作用的改造,但整体上矿床保存较好,区内找矿潜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