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的失衡现象,本文从经济集聚的视角出发,研究其对经济发展质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效应。并且通过SFA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计算我国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发现发现我国三大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普遍较低,且有一定的波动性,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技术效率变化率是目前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主要动力。通过对收敛性检验发现,三大地区TFP增长率均不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并且将我国三大经济区域(东、中、西)的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分解为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效率、规模效率以及技术效率变化率。其中规模效率普遍为负,但存在一定的上升趋势;各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波动性较大,且有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方面,东部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但均出现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变化率西部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均出现下降趋势。最后建立面板实证模型,在加入产业结构、财政支出、城市化率等控制变量后,实证检验发现经济集聚对各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出现过度集聚现象,抑制了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经济集聚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均有促进作用。总体来看,技术进步、资源配置、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最后,本文建议在我国转变生产方式、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调节各区域的资源集聚情况,不断加快人口、土地、产业协调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强生产技术的提升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力求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力促各地区经济集聚合理化,由经济集中走向合理的经济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