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企业内部控制失效事件频繁发生,损害了企业价值,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如小米公司因内部控制管理失控而导致内部人员腐败舞弊,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因内部控制存在问题,阻碍了其上市进程。所以,如何促进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对上市公司而言意义非凡。现有研究多数集于从公司治理、财务状况、股权结构等显性因素方面探究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而忽视了高管在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施行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从高管不同的背景特征角度出发,对影响上市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优化管理队伍提供相关建议,发现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途径,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就高管背景特征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以高层梯队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管理防御理论为支撑,探讨高管薪酬激励对高管特征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高管的年龄、任期、教育水平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也具有正相关性;而内部控制有效性则与高管团队教育水平异质性、任期异质性显著负相关。另外,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高管特征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特征和内部控制有效性间可通过高管薪酬激励进行调节。因此,为了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应该考虑到高管在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管选拔和培养机制,重视高管的年龄和学历结构;另一方面,企业要完善高管的任职制度,合理延长高管的任期,组织企业高管进行内部培训,不断提升高管专业胜任能力和个人素养。此外,企业还应该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进而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和经营业绩,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