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德国被分裂成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在德国的统一和分裂问题上,民主德国的立场经历了从争取统一到主张分离再到同意统一的曲折转变。本文主要对民主德国四十余年的德国政策进行研究。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介绍论文的学术背景和历史背景,前者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德国政策”概念的界定以及研究任务等;后者说明德国分裂的出现和德国问题的产生。 第二部分是研究和分析民主德国德国政策的演变历程,以时间为线索分为五个阶段,计五章。 第一章论述的是民主德国从1949年建国至1955年加入华沙条约组织期间的统一政策。建国之初,民主德国主张国家统一并将实现德国统一确立为国家的主要任务。但由于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还没有完全恢复,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民主德国的主要精力是进行战后重建。在德国统一问题上,民主德国只是进行了一些政策宣传,如主张在波茨坦协定的基础上恢复德国的统一。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不仅不愿意回到“过时”的波茨坦协定,还积极组建包括联邦德国在内的西方军事集团,以在欧洲的冷战斗争中取得战略优势。民主德国坚决反对联邦德国的完全倒向西方的外交战略和安全政策,因为这既与其希望的德国统一背道而驰,也会对新生的民主德国政权造成严重的威胁。但是,由于没有实力,在反对联邦德国重新武装和加入西方军事集团时,民主德国只有依靠苏联的支持并尽量与它们在德国政策方面保持一致,也就是支持苏联的通过谈判方式建立中立、统一的德国的主张。为了开启谈判之门,民主德国就具体的统一方式和步骤向联邦德国提出了种种建议,并表示出了一些让步,但两德之间有关国家统一的谈判一直没能举行。由于争取德国统一的努力难有成效,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发展政权,民主德国政府逐渐将主要精力转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争取加入社会主义联盟。尽管民主德国仍然保留了德国统一的主要任务并继续作了一些努力,但随着东西方在欧洲的冷战日益升级,其争取建立中立、统一的德国的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在联邦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后,苏联也将民主德国纳入华沙条约组织,德国的分裂反而进一步加剧。 第二章论述的是从两德分别加入对立的军事集团到联邦德国在东欧获得外交突破前夕的民主德国的德国政策。在以德国分裂为基础的东西方阵营建立后,德国问题被长期化。伴随着政治、经济地位的恢复和提高,联邦德国在军事上的要求也不断增长。它不仅开始实施重新武装计划,还乘机提出了发展核力量的要求。在积聚完成统一的各方面的实力的同时,阿登纳政府还在外交领域推行“哈尔斯坦主义”,目的是通过外交围堵来阻止国际社会对民主德国主权国家地位的承认,从而避免德国分裂的扩大化和合法化。面对联邦德国强硬的德国政策以及危险的东西方核军备竞赛的威胁,民主德国的德国政策日益现实主义化,它不再期待德国的快速统一,而是将德国政策的主要目标调整为寻求两德的平等与和平共处。因为两德的“平等”意味着保持民主德国政权和社会主义成就的存在,两德的“和平共处”则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了实现目标,民主德国先是提出邦联计划,既而支持赫鲁晓夫的缔结和约和解决西柏林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