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的发展问题置于重要位置。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一生追求的价值目标。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者和反思者,马克思深刻揭示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发展格局日益陷入片面化和物化的困境。在当代中国,人们把人的发展简单理解为物质的丰富和经济的增长,而忽视财富增长给生态修复带来的压力,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后果,更不用畅谈如何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实践中日益突显出来。这既是对人的发展历史轨迹的考量,也是对当下中国人的发展模式和实现条件反思的必然。厘清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历史脉络,无论是深化和完善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还是探寻在当代中国社会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深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充分运用唯物史观,坚持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相统一,文本研究与现实相统一,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相统一,着重考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生成的历史脉络,并对马克思经典文本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进行系统梳理,正本清源指向当代中国如何实现人的发展。全文包括导论和正文五章内容。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阐明了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系统清理与总结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实现条件的研究现状、理论成果和不足。界定自由与全面发展等相关核心概念之间的关联,并突出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笔者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要牢牢把握唯物史观这一关键武器,强调物质资料生产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地位,但人的全面发展绝非单一的物质资料生产机械决定论,同时受社会生产关系、精神生产、生态权益、个体能力等综合因素合力的作用。在当下差异性的中国社会,人们占有物质生产资料的差异性,社会关系丰满度的差异性、生态权益享有的差异性、个人文化素质的差异性、个人能力的差异性等因素,决定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绝非整齐划一的过程而是动态发展的过程。这是整篇博士论文的创新之处和点睛之笔。第二章立足于马恩经典文本,揭示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考察源之于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通过对宗教异化、政治异化和异化劳动的逻辑考察,生成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深邃的思考,从文本演进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到完善的四个时期,最终形成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涵突破了传统的定义,着重从“人”、“自由”、“全面”和“发展”有机统一入手,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内涵包括个体与族类发展的矛盾统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矛盾统一、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第三章着重从马恩经典文本和当代中国现实出发分析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在马恩的经典文本中明确指出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依赖于客观的外部社会政治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解、世界交往的扩大),客观的外部生产实践条件(旧式分工的消灭、自由闲暇时间的增加、生产劳动和教育相结合),主观的内在条件(个体自由的自觉自省、个体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制度保证,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指明了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五大文明的整体推进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第四章从制约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两方面论述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面临的困境。人对物的依赖历史阶段尚未摆脱,自由自觉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尚未成熟,旧式分工尚未完全消除,教育与生产劳动脱节尚未摆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尚未完全成熟,这些社会历史性因素都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羁绊。在当代中国差异性社会语境下,人的“需要层次”的差异、人的能力差异、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这系列因素,则成为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因素。第五章深入探讨如何在当代中国差异性的语境下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借鉴国内外人的全面发展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目标导向直指当代中国差异性的社会语境,倡导在国家制度层面、社会导向层面、个人实践层面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国家层面五大文明差异性的整体推进,社会层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差异性的评判,个人层面能力、素质差异性的发展,沿着马恩经典作家赋予人的发展应有之义,在人的现代化语境中实现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开辟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