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是我国植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近年来快速城市化使该区域自然栖息地大量丧失的同时,也导致了其城市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自生植物多样性受到较大影响。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生植物,其既非人为栽培,也非残存自然植被,其分布格局的成因研究依旧缺乏一个多尺度、多维度以及动态看待城市化的研究视角。鉴此,本研究在云南省选择9个分布于不同气候区、不同植物区系的城市(昭通、丽江、保山、楚雄、昆明、曲靖、蒙自、文山以及景洪),在其建成区内设置半径为500 m的样地82个,并在样地内共选取709个绿地斑块进行植物调查。然后,结合自然环境因子和城市化特征因子,从城市-样地-斑块三个空间尺度上探讨不同起源类别自生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以期为后续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和管理提供数据储备及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自生植物物种组成概况及生态种组特征调查共发现的1047种自生植物(158科657属)以乡土物种为主导(73.4%),另外非乡土植物中过半植物具有入侵性(51.4%)。科水平上物种组成以每科物种数>5的科为主,属的组成以每属物种数等于1的单种属占主导优势(51.8%);草本植物以自体传播为主导(38.0%),乔木和灌木以动物传播为主导(>53.3%)以及藤本以风力传播为主导(48.5%)。依据自生植物在城市化梯度上的出现频率划分的4个生态种组其生活型均以草本为主导(>76.9%),散布型中城市偶见种以自体传播为主导(43.1%),而城市极广布种、城市广布种及城市中等分布种均以风力传播为主导(>42.1%)。另外,城市极广布种和城市广布种中主要中的非乡土植物以入侵植物为主(77.8%),因此对于外来植物的引入时,应该充分评估其入侵风险。2)自生植物多样性区域差异城市尺度上的研究结果表明,扰动频繁(城市化速率高)、相对湿热(年降水量较高、年均温较高或者海拔较低)以及光照充足(年日照时长更长)的城市更加有利于扩散能力较强的物种(多种科、中等科、中等属、非乡土植物中的入侵植物、自体传播为主的植物)定殖;另外日照时间更长的城市自生木本植物比例低且谱系结构更为聚集(单种属主导),而降水较多的城市可能不利于动物传播类型自生植物的定殖。3)自生植物丰富度影响因子云南城市自生植物丰富度由自然环境因子以及城市化特征因子共同驱动。城市尺度上,总物种丰富度与年降水、区域种库大小以及城市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乡土物种丰富度与年日照时长呈显著正相关,而非乡土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与最冷月温度和最大月降水量显著正相关。样地尺度上,各类别自生植物丰富度均与斑块与城市边界的距离显著负相关。此外,样地尺度上总自生植物丰富度与样点内不透水率以及样点城市化速率显著负相关,乡土植物丰富度与种库大小显著负相关,非乡土植物与年均温显著正相关。斑块尺度上,各类别自生植物丰富度均与斑块面积、斑块景观形状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斑块周长面积比和城市化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斑块周边不透水率与总物种和乡土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种库大小与乡土植物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年降水量与非乡土植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各尺度研究结果表明,乡土植物更易受到区域种库的影响且种库对其丰富度的影响存在尺度效应,而非乡土植物对于气候因子的变化更为敏感。4)自生植物beta多样性影响因子各尺度乡土植物β多样性均大于非乡土植物,表明乡土植物物种组成差异相对更大。城市尺度上,不同类别自生植物β多样性与斑块形状变异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此外总自生植物β多样性还与年日照时长呈显著负相关。样地尺度上,各组自植物β多样性变异的最大解释因子均为α多样性(显著负相关)。此外,不透水率越高的样地,各类别物种β多样性越大;城市化速率越快的样地,总自生植物和非乡土物种的β多样性越大;绿地斑块香农多样性指数和海拔分别与非乡土物种β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