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基督教传到中国西南地区,并渗透到了黔西北彝族地区的威宁县板底村。板底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落,不仅有独特的民风民俗,还有自己特殊的宗教信仰体系。基督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作为一种异域信仰文化,传入板底彝族村寨,既与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相关联,又与传教士及其采取的传教方式有联系,也离不开板底村彝族人民的主体能动性。基督教这一外来信仰文化,与板底村的本土信仰文化发生碰撞,需要与当地的文化相互调适。基督教信仰文化与板底彝族文化的碰撞与调适成为研究当地基督教信仰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不是静止的,其所具有的动态性,也促使基督教信仰文化自身的不断变迁。基督教信仰文化根据板底村文化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板底村基督教信仰文化的形成、变迁、文化碰撞与调适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内容。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缘起及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田野点选择与田野工作情况等。正文部分,共分五章来叙述:第一章,威宁县板底村彝族概说,主要介绍研究点的概况和研究民族的基本情况,以便对研究村落有整体的认知,也为板底村基督教信仰文化研究作铺垫;第二章,基督教在板底的传播,联系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分析传教士的特点以及在板底村采取的传教方式,并说明板底村基督教信仰文化形成的原因,为以后研究基督教信仰文化在当地的发展变化作参照;第三章,基督教信仰文化在板底的变迁,主要以时间为分界线,以基督教信仰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为变量,描述板底村基督教信仰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并对过去和现在的基督教信仰文化所呈现的特点作比较;第四章,基督教信仰文化与板底彝族文化的碰撞与调适,分析基督教信仰文化如何与板底村彝族文化博弈,以及两种文化调适的过程和结果。第五章,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基督教信仰文化社会功能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并对板底村基督教信仰文化的走向作出预测。结语部分,总结板底村基督教信仰文化体系,回顾其在板底村传播、变迁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