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板底村彝族基督教信仰文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tsmar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基督教传到中国西南地区,并渗透到了黔西北彝族地区的威宁县板底村。板底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落,不仅有独特的民风民俗,还有自己特殊的宗教信仰体系。基督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作为一种异域信仰文化,传入板底彝族村寨,既与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相关联,又与传教士及其采取的传教方式有联系,也离不开板底村彝族人民的主体能动性。基督教这一外来信仰文化,与板底村的本土信仰文化发生碰撞,需要与当地的文化相互调适。基督教信仰文化与板底彝族文化的碰撞与调适成为研究当地基督教信仰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不是静止的,其所具有的动态性,也促使基督教信仰文化自身的不断变迁。基督教信仰文化根据板底村文化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板底村基督教信仰文化的形成、变迁、文化碰撞与调适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内容。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缘起及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田野点选择与田野工作情况等。正文部分,共分五章来叙述:第一章,威宁县板底村彝族概说,主要介绍研究点的概况和研究民族的基本情况,以便对研究村落有整体的认知,也为板底村基督教信仰文化研究作铺垫;第二章,基督教在板底的传播,联系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分析传教士的特点以及在板底村采取的传教方式,并说明板底村基督教信仰文化形成的原因,为以后研究基督教信仰文化在当地的发展变化作参照;第三章,基督教信仰文化在板底的变迁,主要以时间为分界线,以基督教信仰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为变量,描述板底村基督教信仰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并对过去和现在的基督教信仰文化所呈现的特点作比较;第四章,基督教信仰文化与板底彝族文化的碰撞与调适,分析基督教信仰文化如何与板底村彝族文化博弈,以及两种文化调适的过程和结果。第五章,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基督教信仰文化社会功能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并对板底村基督教信仰文化的走向作出预测。结语部分,总结板底村基督教信仰文化体系,回顾其在板底村传播、变迁的历程。
其他文献
通过焊接工艺试验,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脉冲-自动氩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三种焊接方法在碳钢母材上分别堆焊Inconel 625、Incoloy 825镍基焊材,其堆焊层熔敷金属的化学成
水泥回转窑完成水泥生产中最重要的煅烧环节,它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水泥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水泥回转窑系统复杂,故障存在模糊性和多样性,且由于设备本身的限制,人工方法已经不能
水润滑橡胶合金轴承是一种具有环保、节能、高效和长寿命等特点的特种轴承,随着化石能源和贵重金属价格的上涨及环境的恶化,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技术的水润滑橡胶合金轴承的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评价甲基强的松龙(MP)在治疗哮喘过程当中,对痰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的影响及该影响对于减轻哮喘症状所能发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0例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的患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Ansys建立罗茨鼓风机的二维计算模型,采用动网格技术,使用标准的RNG湍流模型对典型的罗茨鼓风机的内部流场进行了动态模拟.得到的不同时间和位置时风机的速度、
LBS与SNS结合是目前GIS发展的热点方向,但国内多数社交平台提供的LBS服务大同小异,且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极少,未能实现预期效果。因此,本文针对大型手机应用LBS功能数量有限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网络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Web数据挖掘技术是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绩效的关键技术。本文在构建基于Web数据挖掘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模型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不断进行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很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涉及到大量的移民工作。移民工作牵
金殿名胜区,又名铜瓦寺、太和宫,坐落在云云南昆明东北隅鸣凤山,又名鹦鹉山上。金殿建于明朝万历30年(公元1602年),仿湖北武当山72峰之中太和宫的建筑形式,在这里创建吕仙祠
目的:体外观察不同浓度高迁移率蛋白B1抑制剂—正丁酸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和ACC-M侵袭、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用不同浓度的正丁酸钠作用ACC-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