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然而农村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城市,尤其是云南省这种经济欠发达的高原山区省份。“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农村金融市场对于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农村金融的作用,应推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目前,供求失衡、效率低下以及体系薄弱等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为了满足“三农”对于农村金融服务多元化的需求,要大力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作用,从而弥补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不足。由于广义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包括信贷和保险两方面,而本文针对的重点是信贷服务,因此本文强调的是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其所提供的信贷业务,是我国最主要的支农信贷业务,能否有效发挥其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的支农职能,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是本文研究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从直接机制和间接机制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其中直接机制包括粮油收购机制以及生产率机制,间接机制包括就业机制和溢出机制。粮油收购机制指通过粮油收购类信贷业务,保障农产品的价格,影响农民收入;生产率机制指通过发放基础设施建设类信贷、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农业科技类信贷,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就业机制指通过发放基础设施类信贷等,使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上升,部分解放的劳动生产力可以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作,进而影响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其次通过发放非粮油类的农业龙头企业类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助于提供更多非农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最后,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较低的利率,也会通过降低乡镇等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利润,保证作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载体的乡镇企业等的发展,进而提高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溢出机制,是指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对农业的扶持可以带动农村金融的发展进而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必然也会在总体上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对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如何影响农民收入进行理论研究之后,分别对云南省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和农民收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农业政策金融信贷存在着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受惠面狭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问题;云南省的农民收入存在城乡差距较大以及农民收入的组成结构较为简单、收入来源较为单一的问题。然后利用云南省1995年—2016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是如何通过作用机制来影响农民收入,并建立VAR模型等,最后得出结论以及政策启示。结果显示: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对农民收入影响的作用机制中,生产率机制、就业机制、溢出机制的实证分析结果和理论分析是一致的,粮油收购机制的影响则不显著。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对农民收入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信贷业务的受惠面相对狭窄且其影响是通过作用机制传导于农民个人,因此,其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得出了以下政策启示来实现农民的增收:建立长期稳定的融资机制、动态管理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业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拓展业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