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传统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与三种腕横韧带重建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手术治疗过程中腕横韧带重建的必要性,探索合理的腕横韧带重建手术方式。腕管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尽管其病因多样,但临床诊断较为明确。目前公认的治疗原则为轻度患者可行保守治疗,中、重度或保守治疗无效患者需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繁多,主要分为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和内镜下腕管松解减压术两大类,实质上只是切开腕横韧带的方法不同,对正中神经的松解减压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但作为腕部重要结构的腕横韧带破坏后,必然造成腕部生物力学的改变,尤其是其对屈肌腱的支持作用失去后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我们考虑能否在保证神经松解效果的前提下重建腕横韧带,通过术后相关指标的测定和分析,为临床工作中腕横韧带重建的必要性和重建方式提供一定的依据,为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更好的选择。方法:根据课题需要制定出病例选择标准:①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TS的患者②按照顾玉东提出的CTS分型,病情属中、重度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③无中枢系统疾病或其他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④无代谢性疾病、妊娠及有患侧腕关节炎症、腕部骨折史、手术史患者⑤无影响治疗的全身性疾病。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所收治CTS患者中符合入组标准的35人,共计40侧。其中9人(10侧)采用传统的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8人(10侧)采用腕横韧带分层切开重建术,9人(10侧)采用腕横韧带Z字形切开重建术,9人(10侧)采用腕横韧带联合掌腱膜重建术。于术前及术后第1、3、6个月测定患肢握力并利用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定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所测得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准α=0.05。结果:1一般结果4组患者共31例(36侧)获得随访至术后6个月,其中传统腕管切开松解减压组8例(9侧),腕横韧带分层切开重建组7例(9侧),腕横韧带Z字形切开重建组7例(8侧),腕横韧带联合掌腱膜重建组9例(10侧)。患者均于术后12-14天拆除皮肤缝线,伤口一期愈合,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血肿等并发症。至术后第6个月,无一例出现屈肌腱弓弦畸形、严重的柱状痛或手功能障碍。所有获得随访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腕部正中神经Tinel征(-),Phalen试验(-),电生理检查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2手术疗效评价按照顾玉东建议的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传统腕管切开松解减压组:优7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88.9%。腕横韧带分层切开重建组:优6例,良2例,可0例,差1例,优良率88.9%。腕横韧带Z字形切开重建组:优7例,良0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87.5%。腕横韧带联合掌腱膜重建组:优8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0.0%。四组患者手术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肢握力测量结果评定术前4组患者握力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个月4组患者握力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4组患者握力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传统腕管切开松解减压组与联合掌腱膜重建组患者握力测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患者握力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传统腕管切开松解减压组与其他三组患者握力测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三组患者间握力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患者DASH评分评定术前4组患者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个月4组患者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4组患者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4组患者DAS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传统腕管切开松解减压组、Z字形切开重建组与分层切开重建组、联合掌腱膜重建组之间DAS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统腕管切开松解减压组与Z字形切开重建组、分层切开重建组与联合掌腱膜重建组之间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传统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三种重建腕横韧带的术式(分层切开重建术、Z字形切开重建术、联合掌腱膜重建术),改变了腕横韧带切开方式,既能够扩大腕管内容积,保证神经有效松解,又能够维持腕管解剖结构完整性,提高术后患者握力,其中分层切开重建术、联合掌腱膜重建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2腕横韧带联合掌腱膜重建术疗效确切,操作简便,难度低,患者痛苦小,应作为腕横韧带重建的首选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