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添加增塑剂、稳定剂等而成的聚氯乙烯薄膜透明度高,强度大,耐受低温,自粘性好,具有一定的透氧和透湿能力,可以保持食物新鲜。由于聚氯乙烯薄膜生产过程中必定会加入大量的增塑剂,也会有稳定剂、溶剂、单体残留,这些物质对人体有多种危害,因此聚氯乙烯薄膜包装食品是不安全的。虽然我国目前已限制了PVC薄膜用于食品包装的部分领域,但由于PVC薄膜的优良特性和价格低廉,仍然被食品市场大量使用。同时由于监管不到位,市场、街头很多使用回收塑料做的PVC薄膜或不清楚使用目的的PVC薄膜盛装食品。研究对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薄膜/瓶盖垫圈进行了鉴定、测定了薄膜中蒸发残渣含量;分别建立了分析薄膜中氯乙烯单体、溶剂苯和甲苯、抗氧化剂双酚A以及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测定方法,并对薄膜中这些物质向食品的迁移进行了研究,从而了解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薄膜的危害现状及包装各类食品的安全性风险,为生产监管部门提供可参考的依据。试验首先对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薄膜进行了鉴定,同时测定了薄膜的蒸发残渣含量。采用溶解-沉淀法提取聚氯乙烯,用四氢呋喃溶解薄膜样品,无水乙醇作为沉淀剂,使聚氯乙烯和增塑剂分离,消除干扰。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扫描波数4000-500cm-1,对从市场收集来的用于各食品包装领域的26种薄膜样品进行了检测,鉴定出9种是聚氯乙烯材质的薄膜。蒸发残渣试验结果显示9种聚氯乙烯薄膜蒸发残渣均符合国家标准卫生要求。其次采用手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检测聚氯乙烯薄膜中氯乙烯单体。试验对气相色谱参数和样品平衡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在70℃平衡30min,采用DB-WAXtre极性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氯乙烯单体在0-4.977μg的线性范围内R2为0.9994,检出限为0.199mg/kg。氯乙烯单体加标回收率在91.04%-103.2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3)在3.76%-4.50%,方法满足聚氯乙烯薄膜单体残留的分析。9种聚氯乙烯薄膜中均未检出残留的氯乙烯单体,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薄膜中的氯乙烯单体残留情况并不严重。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聚氯乙烯薄膜和食品(苹果、油条/煎饺、啤酒)中苯和甲苯。方法采用使用最为广泛的HP-5石英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苯在0.88-88.00μg/mL,甲苯在0.866-86.600μg/mL的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995和0.9992,检出限分别为0.220μg/mL和0.216μg/mL。苯和甲苯的加标回收率在69.88%-87.55%之间,RSD(n=3)1.86%-4.98%。方法满足聚氯乙烯薄膜和苹果、油条/煎饺、啤酒中的苯和甲苯残留量的分析。同时测定了9种聚氯乙烯薄膜中苯和甲苯的残留,以及聚氯乙烯薄膜中苯和甲苯在苹果、油条/煎饺、啤酒中的迁移。9种聚氯乙烯薄膜中3种检出苯残留、5种检出甲苯残留,2种样品同时检出苯和甲苯,残留量远小于欧盟对甲苯的规定。迁移试验中发现没有经过检出苯/甲苯的薄膜样品包装的食品也未检出苯/甲苯;啤酒样品未检出苯和甲苯;用检出苯/甲苯薄膜样品包装相应食品中,苹果没有检出苯和甲苯,油条/煎饺中苯和甲苯迁移量与包装薄膜中两者的含量、包装时间有关,也可能与薄膜的生产工艺或空隙大小等结构因素有关;油条/煎饺试验中甲苯的迁移量0.880-1.168mg/kg在欧盟的规定范围内,但苯的迁移0.883-1.024mg/kg却远远高于欧盟规定的指标。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聚氯乙烯薄膜和被包装食品(苹果、油条/煎饺、啤酒)中双酚A进行分析,双酚A在0.0001-0.5mg/mL和0.0001-0.05m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2分别为0.9990和0.9999。对样品提取方法进行了选择优化,确定薄膜用V(二氯甲烷):V(甲醇)=9:1超声提取30min,苹果、油条/煎饺、啤酒分别用V(二氯甲烷):V(甲醇)=7:3、V(二氯甲烷):V(甲醇)=9:1、V(二氯甲烷):V(甲醇)=6:4超声提取1h。加标回收率85.15%-100.02%,精密度(n=3)1.17%-4.72%,PVC薄膜、苹果、油条和啤酒样品中双酚A检出限分别为0.01mg/kg、0.02mg/kg、0.02mg/kg和0.01mg/L。同时测定了9种聚氯乙烯薄膜中双酚A含量,以及聚氯乙烯薄膜中双酚A向食品的迁移。9种聚氯乙烯样品中,4种检出双酚A,含量20.823-49.125mg/kg。迁移试验中发现没有经过检出双酚A的薄膜样品包装的食品也未检出双酚A;用检出双酚A的薄膜样品包装相应食品,包装4个月苹果检出双酚A0.403mg/kg,包装60min的油条和煎饺检出双酚A分别为0.109mg/kg和0.079mg/kg,双酚A迁移量与包装薄膜中双酚A的含量、包装时间、温度有关;迁移量相对安全。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完善和创新了聚氯乙烯薄膜和食品(苹果、油条/煎饺、啤酒)中DnOP和DBP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方法。DnOP和DBP分别在9.8×10-6-0.0098mg/mL和5.235×10-6-0.01047m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2分别为0.9994和0.9997。对样品提取方法和净化方法各条件进行了选择优化,发现采用活性炭柱(柱1)和弗罗里硅土柱(柱2)结合的净化富集的情况较使用单柱的情况更好,且薄膜粗提物和苹果粗提物中DnOP和DBP的检出限是经两个柱净化处理后的8.3-10倍,最后确定薄膜用正己烷超声提取30min,苹果、油条/煎饺、啤酒分别用V(丙酮):V(正己烷)=1:3、V(丙酮):V(正己烷)=1:3、V(丙酮):V(正己烷)=1:4超声提取1 h,提取液先过柱1,用5mL二氯甲烷洗脱后,再过柱2净化,用5mL V(丙酮):V(正己烷)=1:4洗脱,氮气吹干,定容测定。DnOP和DBP回收率82.24%-105.39%,精密度(n=5)1.08%-9.67%,检出限在0.00465-0.02616mg/kg之间,方法满足聚氯乙烯薄膜和苹果、油条/煎饺、啤酒中的DnOP和DBP的分析。同时测定了9种聚氯乙烯薄膜中DnOP和DBP含量,以及聚氯乙烯薄膜中DnOP和DBP向食品的迁移。9种聚氯乙烯样品中,6种检出DnOP,5种检出DBP,3种同时检出DnOP和DBP;只有4种满足欧盟对DnOP和DBP的限量要求。迁移试验中发现没有经过检出DnOP/DBP的薄膜样品包装的食品也未检出DnOP和DBP;用检出DnOP/DBP的薄膜样品包装相应食品,包装4个月的苹果检出含量最高的是DnOP 0.3230mg/kg,包装60min的油条/煎饺中测出含量最高的是DnOP 0.3852mg/kg, DnOP和DBP的迁移量与包装薄膜中两者的含量、包装时间、温度有关,也可能与食品的性质以及薄膜的生产工艺有关;油条中测得的DBP最大迁移量0.3383mg/kg已已经超过欧盟规定的迁移限量0.3ppm。根据有关国家推荐的每日耐受量双酚A 0.01mg/kg体重d, DnOP 0.05mg/kg体重·d和DBP 0.05mg/kg体重·d,结果显示被污染的食品风险很小。另外,双酚A和增塑剂DnOP的溶出试验表明两者的溶出量随浸泡时间而增加,也与食品模拟溶液的种类有关,测得双酚A在正己烷、4%醋酸、20%乙醇和水中最大溶出量分别为20.0044mg/kg. 4.9210mg/kg、0.7512mg/kg和).6714mg/kg;测得DnOP最大溶出量是在正己烷中的51.9358mg/kg,在食用油、4%醋酸、20%乙醇和10%食盐中的最大溶出量分别为41.2482mg/kg、9.0854mg/kg、6.6990mg/kg和6.4748mg/kg,而在水中的最大溶出量仅2.1340mg/kg。结果表明两者相当容易从PVC薄膜迁移到脂肪类食品中,腌制品、含酒精饮料、酸性食品也存在比较大的风险,消费者也尽量不要用PVC材质的保鲜薄膜包装油脂类尤其高温的小吃食品,或者尽快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