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乳腺癌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及时发现并尽早接受医学治疗干预措施是控制乳腺癌患者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以往的相关研究表明,诊疗延迟现象广泛存在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恶性肿瘤患者人群中,会对肿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然而,诊疗延迟现象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癌症患者人群中的现状尚缺乏相关研究报道。此外,乳腺癌患者诊疗延迟现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其对于乳腺癌患者的病情发展的影响,也都亟待研究。研究方法: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乳腺外科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受手术的住院病人进行研究。自患者病历资料中提取了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和社会人口学信息。社会人口学信息包括:患者就诊年龄、婚姻状况、月经状况、工作情况、常住地址类型等。临床信息包括:患者首发症状、诊疗延迟、术前疾病(合并症)、怀孕史、生育史、哺乳史、乳腺病史、癌症家族史、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接受新辅助化疗情况等数据。所有信息提取和整理均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存在争议的数据由第三者进行独立验证。通过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分层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诊疗延迟(延迟大于等于2个月)患者与无诊疗延迟(延迟小于2个月)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进展情况,并探究影响患者诊疗延迟的相关因素。结果:项目研究总计包含有567名女性原发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级别、各激素受体(ER、PR、HER-2)状态以及导管内原位癌患者肿瘤大小与患者诊疗延迟现象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TNM Stage)与诊疗延迟现象间的关联存在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居住地类型、雇佣关系、婚姻状况、子女有无、绝经状况、共存疾病状况、良性乳腺病史因素与诊疗延迟现象间的关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和癌症家族史情况与诊疗延迟现象间的关联存在统计学意义。乳腺癌患者就诊前后其对健康、家庭、事业和财产的重视程度均发生显著变化,就诊后患者均较就诊前更加重视自身健康,对财产和事业的重视程度显著下降。结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诊疗延迟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肿瘤大小增大,淋巴结转移概率增加,TNM分期提高,进而导致癌肿发生进展;乳腺癌患者就诊前对健康、家庭、事业和财产的不同重视程度是影响诊疗延迟发生的心理因素;我国乳腺癌患者诊疗延迟现状、诊疗延迟对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以及诊疗延迟现象的可能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