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村改居”社区建设成为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渠道。居住在“村改居”社区的居民从表面上看只是居住环境的改变,实际上却是对其社会生态系统颠覆性改变,它带来了基层组织管理形式、土地所有权、户籍的变化,这些变化会造成“村改居”居民在心理上对新的“村改居”社区的隔阂。“村改居”社区居民认同感的形成和强化是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城市生活的关键因素。“村改居”居民社区认同感的营造,能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意识、社区成员感、归属感以及生活的幸福感,进而有效推动“村改居”社区建设与发展的良性运行,对于和谐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通过前期大量的文献分析整理和对已有的实践调查的借鉴,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进行“村改居”社区认同感的研究,对涉及到社区、社区营造、“村改居”社区、社区认同感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根据需求层次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以及相关文献,提出文章的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然后,笔者通过抽样调查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村改居”社区进行实地调查。整理得出的数据通过信度与效度检验之后,笔者对数据进行了相关性与回归性分析,结果发现:政府因素的土地征用政策执行与满意程度、社会保障满意程度、社区居委会工作服务因素与“村改居”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有着正向相关的关系;社区因素的社区住房条件、社区公共设施条件、社区环境卫生条件、社区学校配套条件、社区医疗服务、社区文化氛围、社区交通便利程度、社区治安状况变量与“村改居”社区居民社区认同感有着正向相关的关系;居民因素的个体特征,包括年龄、身份、职业、文化水平、月收入、居住年限,以及居民的身份认同与适应情况变量与“村改居”社区居民社区认同感有着正向相关的关系;社区交往因素中的居民公共空间使用频率、社区活动的参与情况、邻里交往状况变量与“村改居”社区居民社区认同感有着正向相关的关系。最后,利用社区营造的理念,针对“村改居”社区的特殊性,结合政府、社区、居民个体以及社区交往层面的影响因素提出营造“村改居”居民社区认同感的营造对策,文章结尾之处,笔者根据调查的“村改居”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