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妇女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及KABP特征,及其感染HIV的风险,在对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人群艾滋病的感染率、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基线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留守妇女采取两种不同的干预措施并评价干预效果,籍以探索适合于农村留守妇女有效防治艾滋病的干预策略。方法:整群抽样抽取安徽省临泉县的邢塘和田桥、亳州市谯城区的十八里和十九里各两个为作为调查现场,运用自定的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对临泉的2个乡镇年龄介于18-49岁的留守妇女开展社会性别视角的艾滋病干预活动,对谯城区的2个乡镇年龄介于18-49岁的留守妇女开展非社会性别视角的艾滋病干预活动。在干预后运用自定的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并与基线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使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t检验、相关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大众媒体是农村妇女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农村妇女对艾滋病认知总知晓率为50.13%。相对于非留守妇女,留守妇女艾滋病知识得分明显较低(14.50±5.335 vs. 15.22±5.493,P =0.009)。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是与艾滋病知识得分呈正相关,而年龄与艾滋病知识得分呈负相关。农村妇女对PLWHA的歧视得分为10.49±7.170。与非留守妇女相比,留守妇女的歧视得分与其类似10.93±7.062 vs. 10.30±7.210,年龄与歧视得分呈正相关,文化程度与艾滋病知识得分与歧视得分呈负相关。调查表明,相对于非留守妇女而言,留守妇女近一月的婚内性生活频次较低,而多性伴发生率和自报HIV感染率较高,但安全套使用仍然较低。同时,被丈夫感染的留守妇女有多性伴,且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调查对象干预前VCT利用率仅为1.1%。在干预研究中,不含社会性别视角的艾滋病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干预后留守妇女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知识、非传播知识和安全套知识回答正确率普遍比干预前分别提高了16.5%、8.3%、26.1%和10.7%,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态度有所改变,但高危行为基本没有发生改变,干预前后安全套使用率和VCT利用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1);而含有社会性别视角的干预相对于不含社会性别视角的干预所取得的效果则更为明显,干预后留守妇女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知识、非传播知识和安全套知识回答正确率的增幅分别是不含社会性别视角的艾滋病干预的2.3、2.2、2.2和2.1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改变程度要普遍比不含社会性别视角的艾滋病干预效果更为显著,同时高危行为也有所降低,安全套使用率和VCT利用率有所上升。结论:对于艾滋病的认知,农村留守妇女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特别是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认知不高。对艾滋病感染者与患者的歧视仍然是较为普遍的。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感染的风险明显高于非留守妇女。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的防控是必要的。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艾滋病干预措施比不含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艾滋病干预措施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干预效果更为显著。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艾滋病干预措施是农村留守妇女进行艾滋病预防的一种好方法,针对女性艾滋病预防和控制设计干预要用社会性别视角来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的经验对在其他地区的相似人群中所开展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