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源于自然、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的优势,符合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植物源活性中寻找抑菌活性成分已成为目前研制杀菌剂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研究了天然产物盐酸小檗碱对桃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抑菌活性,同时研究了天然产物水杨酸对该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对M. fructicola的EC50为-4.55μg/mL;在1.47-23.44μg/mL浓度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抑菌作用增强;水杨酸对M. fructicola的MIC为0.75mg/mL,EC50为0.435mg/mL,在0.125-0.5mg/mL浓度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抑菌作用增强;同时还研究了水杨酸对M. fructicola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发现高浓度水杨酸明显抑制孢子萌发,低浓度下对孢子萌发抑制效果不明显。在研究抑菌活性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相转移法制备盐酸小檗碱、水杨酸复合微乳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确定微乳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溶剂用量为80mL,乳化剂吐温-80为8%,搅拌温度为60℃,搅拌时间为25min。在上述制备工艺条件下,分别对微乳剂的平均粒径、稳定性及乳化性进行质量评测,均符合要求。本文还研究了复合微乳剂的抑菌及保鲜作用,通过体外抑菌实验测定了复合微乳剂对M. fructicola的MIC为1/100C,EC50为1/1250C(C=10mg/mL,为复合微乳剂浓度)。在体内抑菌实验中,分别研究了复合微乳剂对常温及低温下桃果实的抑菌保鲜作用,结果发现复合微乳剂具有良好的抑菌保鲜作用。为深入研究盐酸小檗碱对桃褐腐菌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性,本文采用HPLC法研究了盐酸小檗碱对M.fructicola孢子的渗透作用,结果发现盐酸小檗碱可通过孢子壁进入胞内,在胞内发挥抑菌活性作用;同时还测定了经盐酸小檗碱连续六代胁迫处理菌的生长情况,结果发现每代菌丝生长直径相差不大,且对胁迫处理后第六代菌的EC50为14.43μg/mL,与未处理原代菌的EC50 (4.55μg/mL)相差不大。以β-微管蛋白(β-tub2)和角质酶(cut1)基因为研究对象,采用逆转录PCR分别对未处理菌与处理菌进行逆转录表达,结果发现这两种基因在胁迫处理菌中的逆转录表达比在原代菌中逆转录表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