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力在不同地域、行业间的流动速度加快,大批农民渐渐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来到发达城市、地区务工,形成了一股庞大的“民工潮”。劳务输出成为广大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及筹集子女教育经费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只有少部分的农民工有能力把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学习,大部分农民工只能把子女留在家乡由父母或者其他亲戚朋友代为照顾。这部分孩子成为了社会中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家庭教育责任落实不到位,学校教育薄弱,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广西每年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30万人,这些劳动力大部分都流入到发达城市、地区中,外出务工的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也伴随着“民工潮”而产生。广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引起相关的媒体、科研机构及广西妇联等单位的重视,并且这些单位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其内容主要有:全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及总体状况,他们的生活、学习状态,心理状况,以寻找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途径。然而,这些调查研究侧重于宏观研究,缺乏更为细微、细致的分析,也未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联动,学校是他们受教育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因此,学校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力量。本文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广西区内的农村留守初中生,他们的老师,所在的学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来探究广西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生活、心理及学校教育现状、成因,并提出加强广西农村留守初中生管理的建议。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首先,广西农村留守初中生的数量和规模较大,部分学校、班级留守学生的比率达30%;其次,广西农村留守初中生家庭生活中缺少父母关爱,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加渴望亲情,但同时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大理想,兴趣不浓,心理情绪不稳定等问题;总之,从总体上看,广西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学校管理不到位,措施的落实不到位。虽然大部分学校能够对本校留守学生展开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但是生活教师的配备及心理咨询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学校现有的住宿、饮食、文娱设施较落后;学校、教师对留守学生关注不够;校方与周围社区合作范围非常有限。本文从五个部分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提出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时代背景,评述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现状,确立广西农村留守初中生教育问题调查与研究的意义及目标。第二部分: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设计、研究对象、样本情况。第三部分:通过对广西农村地区部分留守初中生的调研,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作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广西农村留守初中生教育的现状,寻求广西农村留守初中生问题成因。第四部分:探讨加强广西农村留守初中生学校管理的措施,从建立家校合作制度、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及建立相互协作制度三方面来论述。第五部分:本研究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