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患者生活质量与童年期不良经历、应对方式的关系,并对酒精依赖患者进行地西泮治疗及认知行为干预,分析不同干预方式下生活质量的差异,以期为酒精依赖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期虐待问卷、应付方式问卷、药物成瘾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对观察组、对照组入组后进行1次评定,由2名精神科主治医师负责,统一的指导语和方法学,保证研究参与者充分理解测验注意事项、条目意义,对114名酒依赖成年男性患者(观察组)和116名健康成年男性(对照组)进行评估。在114名酒依赖成人患者中再按照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各抽20名作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共40名酒依赖者入组作酒依赖的干预性研究。在干预性研究中,特殊干预组采取地西泮治疗和认知行为干预,非特殊干预组仅作地西泮治疗,并在入组时及入组后6周分别进行药物成瘾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测定。采用χ2检验、t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分层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观察组自责、幻想、忍耐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问题解决、求助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1),合理化因子分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儿童期不良经历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酒精依赖患者虐待、忽视、家庭失灵与躯体机能、精神功能、社会功能、戒断症状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解决问题、求助与躯体机能、精神功能、社会功能、戒断症状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自责、幻想、忍耐与躯体机能、精神功能、社会功能、戒断症状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虐待、忽视、家庭失灵、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忍耐等因子均对酒精依赖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或0.01)。应对方式在儿童期不良经历与生活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53%。随机抽取的40名酒依赖者,入组时两组药物成瘾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测定评分躯体机能,精神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戒断症状及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组后第6周评估,采取地西泮加认知行为干预的特殊干预组躯体机能、精神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戒断症状及不良反应因子分高于非特殊干预组(P<0.05或0.01),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1)酒精依赖患者存在更多的儿童期不良经历和消极应对方式,且除了合理化因子外,儿童期不良经历和应对方式对酒精依赖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应对方式是儿童期不良经历与生活质量的中介变量;(2)地西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比单纯地西泮治疗对酒精依赖者能更好的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