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喀斯特断陷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生态脆弱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区,对水热条件变化相当敏感,气候变化对该地区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探讨该地区植被物候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机制,揭示气候因素对植被物候的驱动机制,对保护该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尤为必要。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鉴于西南喀斯特断陷盆地特殊的生态环境特征,本研究利用2001-2016年MODIS数据,分析西南喀斯特断陷盆地NDVI及物候变化的空间和时间的演变规律及其与温度、降水的相关性,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2001-2016年期间,西南喀斯特断陷盆地年均温度以0.33℃/10a的变化率波动增高,年均降水以-14.34mm/10a的变化率逐渐减少;其中,春、夏、秋季温度呈升高趋势,冬季温度呈下降趋势;春、夏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秋、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温度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体现为北快南慢的整体格局,降水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性明显。(2)西南喀斯特断陷盆地NDVI均值范围多在0.4-0.8之间,总体植被长势较好;夏季NDVI的降幅明显,为-0.043/10a。研究区内NDVI年均值以-0.012/10a的趋势微微下降,且NDVI呈降低趋势的面积(56.72%)略大于NDVI呈增长趋势的面积(43.28%),NDVI显著增加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盐源县、寻甸县、宣威县和六盘水市。(3)年均温度和降水对西南喀斯特断陷盆地的大部分地区NDVI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温度的升高对东部宣威市、六盘水市、丘北县、北部盐源县等地植被生长有促进作用,降水的减少对除盐源县、木里县之外的其他地区NDVI均有抑制作用。通过对不同土壤类型分布下气候因子对NDVI的驱动研究,发现降水对各类型土壤地表NDVI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本研究区内,黄壤和棕壤两种土壤类型是较好的植被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4)2001-2016年期间,西南喀斯特断陷盆地SOS(生长季始期)平均为第192.41天,范围多集中于170-190天(6月中旬至7月上旬)之间,EOS(生长季末期)平均为第339.31天,范围多集中于300-340天(10月末至12月上旬)之间,LOS(生长季长度)为146.91天,范围多为130-160天;16年来,SOS发生了变化率为7.7d/10a的推迟、EOS发生了变化率为10d/10a的推迟,LOS发生了变化率为2.3d/10a的延长。(5)不同时期气象因子的变化对不同区位条件的植被物候所产生的影响效应有很大的差异。西南喀斯特断陷盆地年均温度的增长对大部分地区SOS起到了较强烈的推迟作用,SOS对年均温度的敏感性高于降水。春季温度的升高和春季降雨的减少都对SOS的推迟发挥了重要作用;EOS对年均温度和降水的敏感性不强,夏季温度的升高、降水的减少和冬季温度的降低对EOS的推迟有较强的推动性;年均温度和降水对LOS的影响体现出极大面积的空间分异性,如川滇边界的金沙江周边地区、攀枝花市、会东县、玉溪市东部等地区。春季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减少对LOS造成了一定的缩短作用,而夏季降水的减少使LOS发生了延长。研究还发现不同土壤类型下的植被SOS、EOS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显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