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外交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因素影响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oshua0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外交决策理论为依托,从“公众-政府”视角探讨了中国开展“公众外交”后“公众因素对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研究聚焦于公众因素对中国中东外交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重点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回顾公众因素参与中国对中东外交的历史,分析其特点、格局、动因、路径;二是通过公众因素参与中国对中东外交的典型案例分析,发现面向公众的中东外交政策制定机制有待充实和完善,提出了促进外交决策机制创新的建议。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研究公众因素对中国中东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一、公众参与中东外交政策制定的历史。本文将有关中国“公众因素对外交政策制定”影响的研究从中国与各大国的外交延伸到中国与地区关系的领域,既兼顾整个中东大局,又聚焦中东地区不同文化、民族的区域如阿拉伯、以色列、伊朗、土耳其等。在对中国公众群体进行适度分类的基础上,对公众参与外交政策制定进行了历史发展阶段的梳理。通过中国公众对中东地区及其主要国家认识过程研究,分析了公众关注中东外交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既有作为对大国间关系持续关注的延展需要,也有对同处转型时期社会对比考虑的需要,其表现形式呈现出受情感、利益和道义(责任)三种要素的影响。二、公众参与中东外交政策制定的里程碑。本文将研究对象具体指向中东地区,这一在中国与地区关系层面开展“外交政策制定与公众参与”研究中具有代表意义和高度现实需求的场域。以在中国公众因素影响中东外交政策制定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伊拉克战争为研究重点,分析了公众因素参与所呈现的新动向(如媒体以创新形式全方位报道影响公众参与程度、公众在伊拉克战争前的“反战”与“挺战”情绪等)、新特点(如运用网络载体表达明确意见、公众意见与政府立场遥相呼应但不尽相同、表达内容理性与率性相伴等)、新格局(公众在整个过程中以各种组合方式向政府表达意见,政府也给予回应,在各个行为体互动的过程中呈现出多样而丰富的交流)。三、公众参与中东外交政策制定的动因。本文认为中国公众对于中东外交的参与已涵盖普通大众、媒体、学者、思想库、行业组织、公民团体等各类公众群体。伊拉克战争以后,面对形势多变、与中国重要利益日益密切的中东格局,中国中东外交政策制定受到了更为广泛、深入、持续的公众影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提出了公众深度关注中国中东外交的六方面主要动因,即:国家主权利益、地缘政治利益、海外经济利益、海外公民安全利益、外国对华公共外交、价值观作为内政评价标准在外交中的凸显。四、外交决策机制建设。本文客观评价中国公众因素对中国中东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力,指出了中国中东外交政策制定机制有待充实和完善。提出了增强外交能力,促进外交决策机制创新的建议,如构建涉及外交事务的国民教育机制、完善非涉密外交事务的信息发布机制、充实外交事务公众参与机制、完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机制。论文提出要认知、理解并关注公众对中国外交政策制定参与兴趣迅速增加、影响程度不断提升的趋势,建议建立一种政府外交政策制定部门与公众之间良性互动的机制。
其他文献
基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典型代表—定西市安定区连续进行6 a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并对各处理的碳库活度(A)、碳库活度
进入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气候变化除了受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同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密切相关。气候变暖已
时代进步,企业发展中知识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民营高新科技企业以知识的创造为重的技术创新方式,也逐渐转变为以知识流动为重的技术创新方式,这就离不开知识管理在此过程中的
<正>一、戏剧生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地处东经73°30’—96°30’,北纬34°0’—49°30’。东、南分别与甘肃、青海省及西藏自治区相邻,西、北分别与八国接壤
数字,是人类描绘世界最常见的一种手段,是计算以及表示事物的数学概念,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起初,数字只是一种计数工具,其本身并不具有神秘色彩和任何神秘力量。然而在实际生活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健康发展状况的主要参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妇幼保健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既是
《富人,穷人》讲述了无论穷人富人都无法逃脱的失望与幻灭的命运,再一次戳穿了美国梦的谎言,这在书名中即可见一斑。全书如精心折叠的信封,两端都盖着死亡封印,作者借此向读者传递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教育领域时间管理与人格、自我、焦虑、学业成绩、睡眠等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三
<正>从绘画表现来说,怎样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怎样表现。中国传统画家在视线的流动之中把握空间万象,不限定在一个固定的位置,空间表现因此也体现出流动的特点。中国传统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各国经济、政治、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空间距离逐渐缩短。在这种跨语言的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桥梁作用的口译工作也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