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滚装船又称“开上开下”船,或称“滚上滚下”船,是一种应用运货车辆来载运货物的专用船舶,其运货车辆包括货物滚装船、汽车滚装船、客货滚装船等。海南省海口市海口港新海港区汽车客货滚装码头为服务于琼州海峡渡轮的专用码头,设计代表船型为1万GT及以下吨级客货滚装船,工艺要求人车分流,汽车采用艉直跳板滚装工艺,乘客采用架空人行廊道工艺,在泊位间设置了突堤式辅助靠泊作业平台,该辅助平台上设置系靠船设施并兼做人行廊桥基础平台,其一期工程连续布置的10个1万GT客货滚装泊位已建成投产,包含了5座突堤式辅助靠泊平台,二期工程11个1万GT泊位正在建设中,包含了2座突堤式辅助靠泊平台。《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中关于客货滚装码头平面布置的有关条款显示:大于3千GT的滚装泊位,不推荐采用丁靠方式布置。可见,该项目码头平面布置上的突出特点就是设计代表船型超过了规范推荐适宜采用丁靠平面布置的船舶吨级,突堤长度也不符合顺靠泊位长度的规范要求,对这类情况规范既无明确的定义也无具体的泊位平面布置规定或要求。《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推荐在有条件时采用船舶运动量确定泊位工作允许条件,国内外在船模试验、船舶运动量计算上均有大量研究成果,国内亦有利用船模试验优化总平面布置、船舶运动量指导设计的成功案例。本文以上述实际工程为依托,对辅助靠泊平台的长度、布置形式、间距、船舶进出港作业条件等开展了一系列定性定量分析,总结了在特定风、浪、流条件下连续丁靠滚装码头在泊船舶运动量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结合对船舶操纵影响的行业规范限定条件,量化了辅助平台控制尺度,提出了泊位平面设计思路和泊位布置推荐方案,论证了该项目带辅助靠泊平台的连续丁靠滚装泊位平面布置方案的合理性。论文工作中,通过文献查询了解论文课题的研究进展,发现确无依据支撑本文拟研究的平面布置形式,根据现场条件提出4组对比平面设计方案,通过数值计算与数值模拟验证了在连续泊位突堤长度为小于船长L的情况下,由于突堤较窄、滚装船较高,横缆受力条件差,船舶系缆主要受力为艏艉缆,该受力条件与丁靠系缆模式十分接近,在这种平面布置条件下,计算的船舶运动量可满足船舶安全靠泊的要求。同时通过合作开展数值船舶模拟靠泊试验,验证了在现行规范条件下,8级风靠泊条件下仍可满足船舶横向靠泊速度的规范限值。本论文依托的项目海口港新海港区客货滚装码头工程已于2016年初成功试航靠泊作业,在试航作业中采用艉缆系倒缆的方式,现场可见横缆拉锚条件较差,仰角大于60°,实际主受力缆为艏艉缆,与丁靠型式锚泊机理基本相同,船舶进出港操纵未见异常,从而证明本文论证结论反应了工程实际,具有参考价值。经过论证,现行规范中要求大于3000GT滚装船不宜采用丁靠型式布置,在采用T型泊位布置型式时,突堤长度按顺岸泊位计算的推荐方法偏于保守。理论验证1万GT滚装船舶仍可采用带辅助靠泊平台的丁靠型式,突堤仅作为辅助作业平台供旅客上下船使用是可行的。论文的工作及成果可供今后规范修订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