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聚合一般以聚乙烯醇(PVA)为保护胶体,本文较深入研究了PVA在PVAc乳液中的作用机理以及PVA对乳液粘度及动态流变性的影响。此外,由于醋酸乙烯酯(VAc)水溶性好,其乳液聚合以及微乳液聚合反应机理较典型的乳液和微乳液聚合过程复杂,本文也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PVA在PVAc乳液中存在三种作用方式,即自由PVA、吸附PVA和接枝PVA。通过超高速离心分离以及两步选择溶解分离对三种不同作用方式的PVA进行了分离测定。研究表明:PVA醇解度越高,自由PVA含量越低,吸附PVA含量越高,接枝PVA含量略有提高。随着PVA含量的提高,自由PVA含量先增加再减少,吸附PVA含量逐渐平稳的增加;而接枝PVA含量先减少再增加。通过研究PVA醇解度、聚合度以及憎水化处理对PVAc乳液的表观粘度以及动态流变性的影响,得出:以PVA1788和PVA1799为保护胶体所制得PVAc乳液均符合假塑性流体的流变性质,且当超过临界剪切速率后,乳液的剪切应力骤降,乳液结构呈现不稳定趋势;以PVA2499为保护胶体制备的PVAc乳液在超过临界剪切速率后,又出现了剪切应力拐点;而以改性PVA为保护胶体制得的PVAc乳液在测试的剪切速率(≤2000 s-1)范围内不存在临界剪切速率点,乳液是动态流变性能稳定的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指数约为0.70。通过研究乳液聚合条件对PVAc乳胶粒子大小、粒径分布以及乳液zeta电位的影响,得出:在强酸性条件下,不易制得稳定PVAc乳液;在弱酸性条件下制得乳液的乳胶粒子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较宽,且存在两种电性相反电荷;在中性条件下所制得的乳胶粒径较大,分布较窄,存在两种zeta电位;在碱性条件下制得的乳胶粒径最大,分布最窄,且只存在一种zeta电位。考察了三种不同引发体系(即过硫酸铵-碳酸氢钠体系,偶氮二异丁腈体系,过氧化氢-抗坏血酸体系)对PVAc微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的微乳液聚合体系反应剧烈,以过氧化氢-抗坏血酸为引发剂的则较为平稳,而以过硫酸铵-碳酸氢钠为引发剂的介于前两者之间。分别采用三种引发剂所制得的聚合物分子量均出现典型的双峰分布,在高分子量部分以过氧化氢-抗坏血酸为引发剂的聚合物分子量较高,在低分子量部分,三种引发剂的聚合物分子量相差不大;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制得的乳胶粒径较小,分布也较窄;以过氧化氢-抗坏血酸为引发剂体系制得的乳胶次之;以过硫酸铵-碳酸氢钠为引发剂体系制得的乳胶粒径较大,分布也较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