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选拔推荐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需要在国际舞台发声的需求日益增加。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提及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其中第十三条讲到:“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订并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加强国际组织等相关急需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格外引人关注。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要文件,在“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部分明确提出,鼓励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服务,加大国际职员后备人才培养力度。近年来,关于国际组织的研究日益增加,我国政府开始重视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相关工作。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剧,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性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目前我国在国际组织就职人数不足,与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和大国形象不匹配,因此,打造一批活跃的、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人才队伍,将对我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加强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国际组织青年专业人才(Young Professionals Programme,YPP)为研究对象,对其特点和选拔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力图对我国更好地利用YPP渠道,面向国际组织培养人才带来有益启发。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对国内外对相关主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方法,并对重要概念作界定。本文二、三、四部分分别对联合国、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青年专业人才的选拔现状和特点作了分析。关于国际组织青年专业人员的现状部分,该部分回顾了国际组织自身历史、职能等方面的情况,叙述了中国籍职员在国际组织的任职情况;国际组织青年专业人才的特点从项目的申请要求、流程、评价标准来说明,并结合通过青年专业人才任职国际组织的案例来具体分析。根据上述探讨与分析,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总结了国际组织对青年专业人员选拔在专业背景、年龄限制、语言技能、个人经历、基本能力方面存在趋同性,并且,描述了三大国际组织在选拔专业人员时的差异性。虽然青年专业人才在国际组织的任职情况有所改善,但仍然任重道远。因此,在培养青年专业人员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在人才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基础上,重点把握国际组织急需的“普适性”专业和能力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继续大力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有利于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教育治理,为世界发展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