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危害极大,其治疗至今仍以抗生素类西药为主。由于抗生素残留和耐药菌株的出现造成奶品质下降和治疗困难,所以迫切需要进行新的预防与治疗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而中草药具有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无残留或低残留、资源广泛、易种易收等优点,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遗产的瑰宝。研究应用中草药治疗奶牛乳房炎,己备受国内外的关注。中药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以及各种炎症等。研究报道表明,紫花地丁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其多聚糖还有抗病毒作用,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开发的中药材。本研究试图通过对紫花地丁抗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活性成分的分析,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及紫花地丁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资料。其主要内容包括:1.紫花地丁抗菌活性部位追踪。以沙门氏菌和乳房炎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供试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紫花地丁甲醇粗提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其粗提物对供试六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因此,对粗提物进一步进行液-液分配,并分别比较每步不同部分的抑菌活性,选取活性强的部位追踪分离。经三步萃取后得到活性较强的乙酸乙酯相Ⅱ。2.针对活性较强的乙酸乙酯相Ⅱ部分,应用柱层析、结晶等分离手段,分离纯化抗菌活性单体。结果得到四个化合物。以薄层层析(TLC)检测其纯度,结果表明,四个化合物分别用两种展开剂展开均在λ365 nm下均呈单一斑点。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分析了化合物Ⅰ、Ⅱ、Ⅳ的纯度,结果表明,此三化合物的含量依次为:97.50%、98.20%、96.80%。3.对化合物Ⅰ、Ⅱ、Ⅳ进行波谱分析(包括:CI-MS、1H NMR、13C NMR、IR、UV),以鉴定其结构。结果表明,该三个化合物均为香豆素类物质,其中化合物Ⅰ为七叶内酯,化合物Ⅱ为东莨菪内酯,化合物Ⅳ为茵陈素(滨蒿内酯)。4.同样以上述五株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和一株沙门氏菌为供试菌,分别测定化合物Ⅰ、Ⅱ、Ⅳ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作为其抗菌活性指标。结果表明,化合物Ⅰ对各菌的综合抗菌能力最强,对各菌的MIC和MBC都相对较小;化合物Ⅱ对各菌的综合抗菌能力最差,尤其是对沙门氏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最差;化合物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不仅显著高于其余五菌,而且也高于化合物Ⅰ、Ⅱ对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