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审计收费问题的研究国外已有二十多年。其中,Simunic (1980)最早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了可能影响审计收费的10种因素,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是决定审计收费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控股子公司个数、涉及行业类型、资产负债率、前两年的盈亏状况、审计年度的审计意见类型以及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成本,而会计收益率、审计任期和事务所规模等因素在回归方程中并不显著。自从2002开如我国审计收费实证研究逐渐出现,主要研究方法是沿用国际主流的研究方法,考察影响我国审计市场审计收费的因素。我国的审计收费研究主要围绕政策制定者所关注的四个问题展开:(1)审计收费的决定因素;(2)盈余管理、审计风险与审计收费;(3)低价揽客、审计任期与审计收费(4)事务所规模、品质与审计收费。随着经济丑闻频频出现,暴露了公司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内部治理尚不完善,代理冲突严重,代理成本较高。西方审计收费研究领域已开始由基于Simunic模型扩展到研究代理成本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而我国现有审计收费的研究大多数还是基于Simunic模型展开,变量选择侧重于财务数据,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影响上市公司审计收费更深层次的因素——代理冲突问题。我国的法律环境和审计市场的发展程度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此情况下,适合于西方经济条件下的代理成本理论在审计收费的运用在中国审计市场是否依然成立,目前尚缺乏充分的证据。因此,本文认为从代理成本角度对审计收费的研究,对改善审计收费的市场环境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以代理成本理论为基础,研究中国审计收费行为。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审计收费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代理成本与审计收费的相关假设。以2005年至2006年沪市A股为研究对象,并选取相关变量,采用Simunic改进模型检验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得出:假设1其他条件一定时,自由现金流量与审计收费成正相关相系;假设2在相同条件下,长期负债比例越高,自由现金流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越小;假设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与审计收费成正相关关系。这三个假设得到检验。而假设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国有股比例与审计收费成正相关关系;假设5、在相同条件下,非经常损益与审计收费成正相关关系。这两个假设没得到实证检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