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肉毒中毒(Botulism)是由肉毒梭状杆菌在严格厌氧环境中分泌肉毒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s,BoNTs)引起的疾病。肉毒中毒根据肉毒杆菌中毒途径不同可分为食源性、婴儿性、创伤性、吸入性及医源性肉毒中毒。目前食源性肉毒中毒占绝大多数,我国也以食源性肉毒中毒多见,多发生在长江以北地区,呈散发状态,河北地区的肉毒中毒以B型为主,近年来的病例标本检测出A和B两型。2007年石家庄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食源性肉毒中毒事件,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制定了详细的诊断、分级、治疗及评判预后的方案,并在多家医院推广使用,该方案在我院沿用至今,到目前为止治愈率为100%。肉毒中毒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个别患者具有消化系统症状及发热,有别于其他食物中毒。本文对A型和B型食源性肉毒中毒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旨在通过临床症状对肉毒中毒的型别有初步认识,从而尽早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同时比较两型患者在潜伏天数上的差异,分析引起差异的原因;重用马源肉毒抗毒素(新疗法)治疗A型和B型肉毒中毒患者后,两者在好转天数、明显好转天数、治愈天数方面存在差异,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而评估新疗法对A型和B型中毒的临床价值。
方法:本研究系统性回顾了2007-2013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95例肉毒中毒病例。其中A型83例,B型12例,A型多为集体发病病例,B型为散发病例。其中男性51人,女性44人,年龄分布3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36.06±15.60岁。方案如下:统计A型和B型肉毒中毒病例,比较两者的消化道症状和发热症状在发病初期的差异;另外比较两者在潜伏天数上的差异,同时A型及B型肉毒中毒均应用新疗法治疗,比较两者在好转天数、明显好转天数、治愈天数上的差异。统计方法:分别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及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分别对上述分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组内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如数据符合正态性检验、方差齐则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如有一项不符合即使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以上两种统计学方法均设定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A型和B型肉毒中毒患者发病初期均可具有消化道症状,83例A型患者中9例具有消化道症状、12例B型患者中10例具有消化道症状,A型和B型肉毒中毒患者发病初期具有消化道症状的例数进行比较P=0.002<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故认为B型肉毒中毒发病初期的消化道症状明显多于A型(Table 1、2)。
2A型和B型肉毒中毒患者发病初期均可出现发热,83例A型患者中4例具有发热症状,12例B型患者中5例具有发热症状,A型和B型肉毒中毒患者发病初期发热例数进行比较P=0.001<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故认为B型肉毒中毒发病初期的发热症状明显多于A型(Table 1、3)。
3A型肉毒中毒患者的潜伏天数统计(M=2、QR=3),B型肉毒中毒患者的潜伏天数统计(M=1、QR=0),两者的潜伏天数比较P=0.006,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认为A型肉毒中毒的潜伏天数长于B型;A型和B型均采用新疗法进行治疗,两者的好转天数比较P=0.000,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认为A型肉毒中毒患者的好转天数长于B型;两者的明显好转天数比较P=0.008,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认为A型肉毒中毒患者的明显好转天数长于B型;两者的治愈天数比较P=0.047,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认为A型肉毒中毒患者的治愈天数长于B型(Table4、5、6、7)。
结论:
1不同型别肉毒中毒的临床表现不同,B型肉毒中毒患者在发病初期多有消化道症状及发热症状。
2A型肉毒中毒患者的潜伏天数长于B型患者。在同样应用新疗法治疗的情况下,B型肉毒中毒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3肉毒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判别A或B型肉毒中毒的参考依据。
方法:本研究系统性回顾了2007-2013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95例肉毒中毒病例。其中A型83例,B型12例,A型多为集体发病病例,B型为散发病例。其中男性51人,女性44人,年龄分布3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36.06±15.60岁。方案如下:统计A型和B型肉毒中毒病例,比较两者的消化道症状和发热症状在发病初期的差异;另外比较两者在潜伏天数上的差异,同时A型及B型肉毒中毒均应用新疗法治疗,比较两者在好转天数、明显好转天数、治愈天数上的差异。统计方法:分别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及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分别对上述分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组内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如数据符合正态性检验、方差齐则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如有一项不符合即使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以上两种统计学方法均设定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A型和B型肉毒中毒患者发病初期均可具有消化道症状,83例A型患者中9例具有消化道症状、12例B型患者中10例具有消化道症状,A型和B型肉毒中毒患者发病初期具有消化道症状的例数进行比较P=0.002<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故认为B型肉毒中毒发病初期的消化道症状明显多于A型(Table 1、2)。
2A型和B型肉毒中毒患者发病初期均可出现发热,83例A型患者中4例具有发热症状,12例B型患者中5例具有发热症状,A型和B型肉毒中毒患者发病初期发热例数进行比较P=0.001<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故认为B型肉毒中毒发病初期的发热症状明显多于A型(Table 1、3)。
3A型肉毒中毒患者的潜伏天数统计(M=2、QR=3),B型肉毒中毒患者的潜伏天数统计(M=1、QR=0),两者的潜伏天数比较P=0.006,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认为A型肉毒中毒的潜伏天数长于B型;A型和B型均采用新疗法进行治疗,两者的好转天数比较P=0.000,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认为A型肉毒中毒患者的好转天数长于B型;两者的明显好转天数比较P=0.008,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认为A型肉毒中毒患者的明显好转天数长于B型;两者的治愈天数比较P=0.047,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认为A型肉毒中毒患者的治愈天数长于B型(Table4、5、6、7)。
结论:
1不同型别肉毒中毒的临床表现不同,B型肉毒中毒患者在发病初期多有消化道症状及发热症状。
2A型肉毒中毒患者的潜伏天数长于B型患者。在同样应用新疗法治疗的情况下,B型肉毒中毒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3肉毒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判别A或B型肉毒中毒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