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討論《列仙傳》中一個神仙故事的流變史,即蕭史弄玉。論文分為三個部分四個章節,第一部分考察故事本身的流變情況,第二部分別從韻文创作和敘事文學创作兩個角度展開論述,考察這個故事與文學的互動,最後一部分考察這個故事在器物圖像上的表現。總的來說,就是考察這個故事的流變,及其與文學、藝術的互勤所造成的整體形象的演變。這個故事在流傳過程中一共形成了五種不同的文本,分別出自《列仙傳》《二儀錄》《仙傳拾遣》《墉城集仙錄》和《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第一章先對這五個文本及其基本情況詳細說明,再重點分析文本內容,具體包括五個文本之間的關係,故事本身的細節和情節變化,選用這條文字材料的人的不同看法和目的,分析異文產生的原因。第二章考察蕭史故事在詩文中的創作情況。蕭史故事是詩文創作中常見的素材,如《詠蕭史》《鳳台曲》《鳳凰曲》等都是以蕭史故事為主題的詩歌作品,本章圍繞有關詩文作品,分析蕭史故事意義的變化。第三章考察蕭史故事在小說、戲劇等敘事文創作中的運用情況。蕭史故事在小說中的運用,分為三類情況,一是借用故事情境,安排新的主人公,創作新的情節,如沈亞之《秦夢記》之類;二是借用故事人物,在原有人物特征的基礎上重新塑造人物形象,創造新的語境,編寫新的故事,如《看花述異記》《芙蓉城香姑子》之類;三是借用故事的情節,如《新列國志》《七十二朝人物演義》等長篇小說中的相關回合。蕭史故事在戲劇中的創作情況則相對複雜,《秦樓簫引鳳》《吹簫引鳳》《跨鳳乘龍》《黃金窖》等都是圍繞蕭史故事展開的戲劇作品。本章圍繞具體的作品展開論述,分析蕭史故事從神仙主題到愛情主題的演變過程。第四章考察蕭史故事在器物圖像上的刻畫,由此故事衍生出的圖像主要有吹簫引鳳和仙人乘鸞兩種圖形樣式,是魏晉壁畫磚墓、唐宋玉器和明清瓷器上常見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