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翻译理论家Bassnett曾提出戏剧翻译应遵循可表演性原则,但后来她又修改了自己的观点,否定了可表演性原则,认为戏剧翻译应该回归到纯文学翻译领域。本文就Bassnett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戏剧翻译的标准应该是忠实基础上的可表演性。
此标准要求译者不仅具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丰富的舞台知识,而英若诚就是这样一位具备这些素质的戏剧翻译家。作为导演和译者,英若诚翻译了许多著名的戏剧,并将它们搬上戏剧舞台,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翻译作品就具有忠实基础上可表演性的特点。因此,本文将就他的翻译作品之一——《请君入瓮》作一详细的分析并总结他的翻译策略。
全文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节是对整篇论文的概述,包括文章的目的,理论背景,讨论的问题,研究的材料以及整篇文章的结构。第二章澄清了戏剧和戏剧翻译中一些相关的概念并回顾了戏剧翻译研究的历史。本章的重点是提出涉及可表演性原则的一系列问题以及说明译者在戏剧翻译中的作用。第三章就前一章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本文作者的观点——忠实基础上的可表演性,并认为译者不仅需要精通原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的语言还要对戏剧舞台有深刻的理解。第四章着重介绍英若诚作为译者,演员和导演不同身份的经历,以及他对戏剧翻译的态度和观点。第五章以英若诚和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著作《请君入瓮》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英若诚是如何在忠实的基础上加入可表演性原则使戏剧翻译适合舞台表演。第六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强调戏剧翻译需遵循忠实基础上可表演性的原则。此外,本章还提出了一些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