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近年来为大众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改革也日益受到重视,人格教育和道德教育成为学科创新和发展的新热点。这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发展。人格社会化是个体人格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个体协调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过程。推进人格社会化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这种过程不仅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格社会化的意义在于其能够在青少年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培养个体与社会整体形态相适应的同时,实现个体与客观环境的和谐,促进其个体人格的发展。对于人格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人格社会化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个单独部分,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规划、教学内容、息息相关。既不能单纯的将其规整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容,也不能将其简单的依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该将这两者有效结合,做到课堂与课外、知识与实践的相结合。从总体来说,推进人格社会化的过程是与德育教育、人格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的;而具体的来说,人格社会化实际上是这三者的实际结果和追求目标。在人格社会化的过程中,不仅包括直接的思想政治理念教育,还包括从具体学科抽象出来的对于人的主观世界和人格产生影响的实践经验,这些本身也是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而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不仅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格社会化这一过程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中的差别与缺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要包办人的一生,也不是人格社会化的“万能钥匙”。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很大,似乎无所不包,然而各方面的力量实际上很难形成统一的合力。加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弊,在人格社会化的某些方面,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也从反面印证了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影响青少年人格社会化作用因素和机制加以研究。以便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实现教育手段和教育策略的多样化。推进人格的社会化是个体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要求。在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和人格发展的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灵活的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努力推动青少年的人格社会化的过程,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具有良好社会和心理适应性的合格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