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氏孤儿》是我国一部经典的历史题材的悲剧故事。这个古老的故事历经千年经久不衰。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它的《宋元戏剧考》中,把《赵氏孤儿》与《窦娥冤》并列,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赵氏孤儿》不仅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赞誉,它还是中国第一个流传到欧洲的剧本,法国作家伏尔泰也对此剧进行了改编,名为《中国孤儿》,在国外巡回演出,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中国经典的传奇故事之一,《赵氏孤儿》从文本发展到舞台,经历了一系列过程,内容遍及到《春秋》、《左传》、《史记》和元杂剧。从故事情节相对完善的元杂剧开始,《赵氏孤儿》被各路改编者以各类不同题材类别的形式改编至今。
本文从横向的文化交流与纵向的文化传承中,细细梳理不同版本的《赵氏孤儿》的文化改写。在其不断变化与逐步成型的过程中,在时代变迁和观众审美变化的互动中,阐释其中的差异性和原因。
本文的主体内容包括五个部分。
引言:从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入手,表明本文的研究价值所在,并清晰说明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
第一章:《赵氏孤儿》的文本发展与舞台形式的出现,详细梳理从春秋时期到元杂剧《赵氏孤儿》的叙事改编。
第二章:以元杂剧《赵氏孤儿》和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为例片,阐释国外对《赵氏孤儿》内容的改编,并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性的原因。
第三章:分析国内基于元杂剧《赵氏孤儿》的艺术改编与演变,运用比较学的手法,分析不同艺术表现方式对于《赵氏孤儿》改编的异与同。并分析其中“复仇”与“悲剧”在其中的分量的转变。
第四章:探究《赵氏孤儿》在时代背景下的改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