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路系统是城市公园的骨架和脉络,规模与结构是其两个重要属性,了解园路规模与路网结构的代表意义及影响因素,掌握城市公园园路规模与路网结构各个技术指标的特征值,建立城市公园园路系统评价体系,不仅补充和完善了公园设计规范,而且为城市公园的改造和新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选择10个有代表性的上海综合性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测量,核对校正已有的相关信息,获得每个公园园路系统的准确基础数据,包括公园面积、水域面积比例、各级园路的长度和宽度、铺装场地面积等,为园路规模和路网结构研究的展开打下基础。以上述数据为依据,对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园路规模和路网结构展开研究:(1)分别确立了道路网密度、道路面积密度、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比例三项园路规模指标和等级级配、非直线系数、连接度指数三项路网结构指标,定性描述了园路规模和路网结构的潜在影响因素,并对公园道路及城市道路规模与结构的相关规范进行异同性分析;(2)分别计算了三个园路规模指标,并借助Excel 2003、SAS 8.1等计算机软件进行园路规模影响因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显著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对每个指标进行期望区间估计或预测,并提出园路规模的控制策略。(3)对公园不同功能分区的各个园路规模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即方差分析,并进行期望区间估计。(4)判定并分析了公园路网的结构形式;对等级级配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通过编程计算了路网的非直线系数和连接度指数,分别对三个结构指标进行期望区间估计,并提出了路网结构选型和控制策略。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公园道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密度分别与公园用地面积和水域面积比例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 = 517.80- 0.0002714X1和Y^ = 0.1860-0.00376 X(2X1和X2分别为公园用地面积和水域面积比例);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比例与其它因素相关性不显著,稳定在[13.57,23.31],并随着公园面积增大有减小的趋势。(2)儿童活动区、文化娱乐区、观赏游览区、安静休息区的道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密度两个指标无显著差异,而前两个区的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比例指标显著高于后两个区。分析可知前两个区以主路和支路为主,铺装场地面积较大;观赏游览区支路和主路较多,铺装场地面积较小;安静休息区以支路和小路为主,铺装场地面积较小。(3)只要公园用地形状和地形适宜,简单式或组合式的套环型路网结构就为公园路网结构的最优形式,有利于公园景观序列的展开和服务功能的发挥。(4)园路等级级配的支路比重与公园风格密切相关,主路:支路:小路为1.00:[1.05, 1.29](中式)或[0.62, 1.02](英式):[0.88, 1.60];不同公园路网非直线系数和连接度指数差异不显著,稳定在[1.2805, 1.3871]和[2.6828, 2.8074]。研究主要创新点与不足:在理论上,首次对公园道路系统在规划设计层面从规模和结构两个属性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探究内部规律,并尝试建立了综合性公园道路系统评价体系;在方法技术上,将科学缜密的数理分析方法引入到园路技术指标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上,并创造性的借助计算机软件编写了园路技术指标的自动计算、智能评价程序,提升了研究应用价值。迫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只对园路从规模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未综合考虑美学、生态学等复杂因素;只对公园道路的稳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未综合分析公园实际游人量与道路规模和结构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