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肩袖肌群肌形态、肌内神经、肌梭分布和神经入肌点定位研究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h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肌形态、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肌梭分布和神经入肌点定位等方面,对肩袖肌群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肩袖肌群的生理功能和临床相关应用提供较全面的形态学资料。 方法:1.用经甲醛固定1年以上的成人尸体10具,完整取下两侧的肩袖肌群,采用大体解剖法观察肌内腱板的位置、形态、数量和起止点,以及肌束的起止、排列方式、走行方向与肌内腱板的位置关系。2.用经甲醛固定1年以上的童尸3具(10~15岁)及成人尸体2具(30~40岁),完整取下两侧肩袖肌群(10侧共40块肌),用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色后观察各肌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3.用成尸5具,分别在冈下肌和肩胛下肌的中部、起端部、止端部三个部位,在冈上肌和小圆肌中部取材,行组织学HE染色后,采用体视学方法进行肌梭分布的研究。4.用成人尸体10具,共20侧。以肩胛骨下角作为测量的骨性标志,分别测量肩袖肌群各神经入肌点距肩胛线Y轴和经肩胛下角的水平线X轴的距离。 结论:1.冈上肌和小圆肌肌内各有一条带状腱板,短肌束辐辏状附着于腱板,似短索状环羽肌;冈下肌内有一片状腱板,腱板的内外面和上下缘都有短肌束斜行附着,认为是环羽肌的另一种构型;肩胛下肌肌内有多条交叉排列的带状腱板供短肌束附着,形成多羽肌。2.肩袖肌群肌内各级神经分支主要分布在肌内腱板的深面,或在肌内腱板的两侧。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的肌内神经主干多朝肌上下缘方向走行,肩胛下肌的肌内神经主干多沿肌长轴走行,神经与肌纤维的排列方向成一定角度;肌内神经各级分支在肌中部最多,并多见神经交通支。3.冈下肌、肩胛下肌肌梭密度和肌梭联合体比例都在肌中部最高,推测肌中部能更敏感地监测肌运动细微变化;肩袖肌群小肌肌梭密度约是肩关节周围大肌的1.6~2倍,小肌肌重仅及大肌的17.5~50%,同功能的一组小肌和大肌可能构成“平行肌组”,推测小肌对大肌的运动起一定调控作用。4.四块肌的神经入肌点共有八个,大部分集中在肩胛线外侧3~6cm(小圆肌的神经入肌点除外)、经肩胛下角的水平线以上8~12cm(冈上肌的神经入肌点除外)的范围内。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 Ⅱ)、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ngiotensin Ⅰ coriverting enzyme,ACE)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和AT2
目的:观察稳定转染CDK2干扰RNA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周期、增殖活性及全蛋白质组表达的变化,以探讨CDK2在肝癌生物学进程中的作用,为肝癌发病机理的研究及其早期诊断、治疗提
目的:探讨研究早期集束化治疗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以及与脓毒症大鼠机体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揭示早期集束化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机理,为阐明脓毒症的发生发
膜翅目昆虫是一个外部形态特征多样化的类群,标本制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研究的方便程度。本文分步骤介绍了膜翅目针插标本的制作过程,并探讨了标本清理整姿、胶水使用、标本粘
目的:1.探讨维甲酸(RA)、参麦、抗坏血酸作为诱导剂诱导人胚胎生殖细胞(EG细胞)体外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可行性;2.观察人胚胎生殖细胞经三种诱导剂诱导不同时间后的分化状态;3.
2006年7月中旬,受200604号台风“碧利斯”影响,福建漳州市峰头水库遭遇了1986年建库以来唯一一场超20年一遇标准的洪水,通过预泄腾库、削峰蓄洪、错峰避潮等科学调度方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