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侧星状神经节(R-SGB)阻滞对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中循环的影响,并观察对术后颈肩牵涉痛、切口痛、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是否具有防治作用。 方法:选择100例行择期LC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在18-65岁之间。随机分为A、B两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麻醉诱导药物如下:丙泊酚2mg/kg,枸橼酸芬太尼0.3μg/kg,阿曲库铵0.5mg/kg,咪达唑仑0.03mg/kg,盐酸利多卡因1mg/kg。气管插管后连接麻醉机。设定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16次/分钟,麻醉维持采用吸入七氟烷,七氟烷的呼出浓度维持在0.7-0.8MAC,输注瑞芬太尼8-12μg/(kg·h)。A组在超声引导下将6mL的0.9%生理盐水注入第六颈椎横突,即星状神经节附近。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R-SGB,注入1%利多卡因6mL。 记录A组与B组入室(T0)、阻滞1min后(T1)、手术开始(T2)、气腹形成(T3)、胆囊分离(T4)、拔管(T5)时刻的SBP、DBP、MAP、HR的数值,记录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记录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氟比洛芬酯和格拉司琼,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吸入七氟烷和停止泵注的瑞芬太尼。术后访问记录患者颈肩痛、切口痛、恶心呕吐的情况,同时记录使用镇痛药物治疗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SBP、DBP、P在T0(入室时间)T1(阻滞后)时刻无统计学差异(P>0.05)。 在同一时间点B组SBP、DBP、P均较A组更加平稳,A组循环波动较大。在T3(人工气腹时)T4(胆囊分离时)T5(拔管时)同一时刻比较SBP、DBP、P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A组发生2例心动过缓,B组3例发生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事件。 A组与B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时间(76.25±22.31),手术时间(52.38±21.20)、B组麻醉时间(74.35±25.11),手术时间(57.32±20.01),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术后颈肩痛为18例,B组为8例,A组术后切口痛22例,B组为12例, B组均较A组有明显降低。A组恶心呕吐发生为26例,B组为14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镇痛药的用量较A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循环更加平稳,而且能降低术后颈肩痛、切口痛、恶心呕吐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