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学入学数学考试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清朝末年科举制度废除以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一直在发展、变化着,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教育制度的变化。作为中学教育重中之重的科目——数学,其考试的发展变化自然也随之发展并日趋成熟。清末、民国时期的数学考试在每一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在对众多重要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从历史角度对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大学入学考试从入学数学试题以及大学招生考试制度两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一方面对民国时期的数学考试从历史角度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也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为现今的考试制度以及高考数学考试的变化发展所借鉴。试题分析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为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数学试卷分析,在这一部分主要选择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几套完整的大学入学数学试卷进行综合分析;另一部分则按照数学分支学科进行分类,每一分支学科选取若干道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分析。在选择的过程中,尽量选择不同年份、不同学校的试题研究,并且在试题选取分析过程中避免重复。本文共分五章,具体内容如下:一、导论。阐述了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和基本观点。二、论述1922年“壬戌学制”颁布之前的考试制度及试题特点。从试题与学制、课程标准的关系,对民国初期大学入学考试的数学试题进行整理分析。这一时期的试题主要包括算术、代数、三角和几何四个分支学科。由于清末新学制对民国时期的数学教学有较大影响,故本章简要介绍清末的数学教育,将清末同文馆以及京师大学堂的部分数学试题与民国初年的数学试题作了对比并阐明其特点。三、论述“壬戌学制”颁布之后至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的考试制度及试题特点。从试题与学制、课程标准的关系,对1923-1937年的数学试题进行整理分析。着重论述此时期的数学试题与上一时期的区别和特点。此时期的试题主要包括代数、三角、几何(平面、立体)、解析几何及高等代数五个分支学科。在此期间,课程标准修订次数较多,据此教学法以及数学试题都有相应变化。此外,这一时期数学试题中有大量的英文试题,这也是民国时期数学试题的独有特点。四、论述1938-1949年,即联考、统考开始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考试制度及试题特点。从试题与学制、课程标准的关系,对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及数学试题的变化发展进行分析。此时期的试题主要包括代数、三角、几何(平面、立体)、解析几何及高等代数五个分支学科。五、在对前文总结的基础上,采取比较研究法,结合当今高考制度,与民国时期的招生考试制度做纵向对比,讨论单独招生和统一招生的利弊,以及伴随大学入学考试产生的一些问题。此外,对前文所述之试题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系统论述民国各时期大学入学数学考试的整体特点,着重研究了其对现行高考制度、命题的启示、借鉴作用。另外,对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高考制度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等问题也进行了阐述。
其他文献
体能“软素质”是目前体能训练领域的新名词,将运动素质中力量、速度、耐力这三大基本素质之外的辅助素质称之为“软素质”,即柔韧、灵敏、协调素质。该文对篮球体能软素质的
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运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工程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实现项目的既定目标。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影响管理效果的因素众多,项目管理者
企业社会责任现在已经成为一股全球性的潮流,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已经越来越被理论界和实践界所重视。而企业是否履行了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和力度如何评价,更是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加。为了更好地积累和传承建设经验,并进一步对工程项目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迫切需要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从投
<正> 学生对学过知识的遗忘,是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遗忘是人类共同属性,因而是绝对的,不会遗忘只是相对的.人是靠大脑皮层的活动而获得记忆的,记忆的信息通过眼、耳、嘴、手
<正>由于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输液过程中环节多、程序复杂,而且可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儿科病人年龄小,不能或不能完全准确表达主观感受,病情变化迅
毒品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并引起很多学者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试着从太谷县这一很小的县城里发生的围绕禁毒与吸毒两方面的斗争入手,结合山西历届政府的禁毒活
<正>关公何以遽上神坛关公是老百姓对蜀汉大将关羽关云长的尊称。再通俗点,大伙管他叫关老爷,或索性径呼为“老爷”。虽说关羽武艺绝伦,可历史上刀马出众的勇将不乏其人,为何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在不断地推进和完善,视频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和延伸。目前,FPGA由于具有大容量、高速度、低功耗、低成
目的对中西医综合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进行深入探究。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消化科门诊收治的160例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所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