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部分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和行为模式的关系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ai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行为模式与女性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行为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及对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以认知-情感网络模型为理论框架,从自身可爱性、他人可爱性及环境可爱性三个维度界定行为模式;用结构化问卷收集行为模式及生殖健康相关知识与行为信息;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三县1380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使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并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比较相关变量间的关系。结果(1)在生殖健康知识方面,比较八类行为模式人群的相关知识,悲观安全型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好,知晓率为50.74%;乐观恐惧型相对较差,知晓率为42.66%(χ2=98.66,P<0.01)。按知识分类来看:性卫生相关知识悲观安全型个体掌握较好,悲观恐惧型较差,知晓率分别为82.21%和69.86%(χ2=92.60,P<0.01);生育避孕知识中悲观安全型掌握相对较好,乐观恐惧型相对较差,知晓率分别为46.01%和41.35%(χ2=15.67,P<0.05)。同样,悲观安全型对性传播疾病知识的知晓率较高,悲观恐惧型较低,分别为25.31%和17.09%(χ2=41.98,P<0.01)。总体而言,安全型(如悲观安全型和乐观安全型)个体的知识掌握情况较好,而恐惧型(如悲观恐惧型和乐观恐惧型)个体的知识掌握情况较差。(2)在相关行为方面,悲观安全型个体的性卫生行为得分相对较高,而乐观恐惧型个体得分较低,分别为4.56和4.35(F=2.237,P<0.05);乐观安全型和乐悲观恐惧型的性伴交流得分分别为3.96和3.7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2.590,P<0.05)。总体而言,悲观安全型个体的行为对健康较有利,而乐观恐惧型个体的行为对生殖健康较不利(F=2.682,P<0.01)。本次调查未发现安全套使用情况在八类人群中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显著性。(3)就社会支持而言,乐观沉溺型和乐观安全型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相对较多,得分分别为3.31和3.32,而悲观恐惧型个体相对较低,得分为3.01,三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F=10.170,P<0.01)。悲观沉溺型个体获得经济支持相对最多,而悲观恐惧型个体则相对较低,得分分别为3.22和2.91(F=6.475,P<0.01)。在精神支持方面,同样是悲观沉溺型个体获得的支持相对较多,而悲观恐惧型个体相对较低,得分分别为3.42和3.11(F=10.560,P<0.01)。(4)悲观漠视型个体月经持续时间异常出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40.9%,乐观安全型个体中出现的概率较小,占25.1%(χ2=83.133,P<0.01)。同样是在悲观漠视型个体中,痛经的比例较大,占45.0%,而在乐观漠视的个体中较小,占32.6%(χ2=32.692,P<0.01)。乐观漠视型的个体痛经伴随症状较严重,而安全型的个体如悲观安全和乐观安全型的个体症状较轻。结论行为模式对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行为和健康状况均有重要影响,这为今后的干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线索,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研究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及其对血液透析中钠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50例进行
目的二硫化碳(CS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引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建立CS2亚慢性中毒大鼠模型,测定中毒大鼠大脑、小脑、脊髓和坐骨神经中谷
<正>新课程改革至今,教师们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从模糊到清晰,新课标理念的实践从分离到融入……走过了一段比较长的路程,其中有茫然的观望、有传统理念的根深蒂固、有习惯与
<正>在对甲苯磺酸(3倍摩尔量)催化下,醛(1倍摩尔量)与叠氮钠(2倍摩尔量)在硅胶(60~120目)中于120℃搅拌3 h,得到相应的腈,14例收率69%~90%。脂肪醛、芳香醛、杂环醛均能得到
利用 MATLAB软件的功能,编制了用于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教学的实验系统.实验系统可用于教学 中的系统动态性能分析、系统稳定性分析和系统的校正与综合,也可用于相关研究的实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必修课,其中扫描电镜对材料观察的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针对冷场场发射S-4800扫描电镜不适用于磁性样品的特点,自行开发样品
[目的]结合能肯定LOX介导联苯胺氧化反应的体外酶系统实验与联苯胺对HBE细胞5—LOX蛋白表达和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的细胞实验研究,初步探讨细胞内5—LOX对外源化合物的代谢情况,
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快速、准确的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菌感染的前提条件。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