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肠癌也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全球有约120万名患者被确诊为结肠癌,而有超过60万名患者直接或间接死于结肠癌。在我国,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15%,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约13万结肠癌患者,而其中年龄低于30岁的患者可达15%。目前对于结肠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和化疗进行治疗,但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紧张,导致机场癌的早期检出率较低,故单纯的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治疗并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疗效,且对于浸润性或有转移的结肠癌治疗效果较差。随着对结肠癌分子标志物,结肠癌的靶向治疗进入人们的视野,现研究发现PIK3CA、NRAS、KRAS和BRAF等基因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都起到重要作用[25]。 FSIP1(fibrous sheath interacting protein1)纤维鞘结合蛋白1,又称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X(HSD10),由位于人类15q14位点的基因编码(GenBankID:161835)。FSIP1编码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在除睾丸和胚胎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其表达被认为受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的调控[11],其蛋白产物是一种线粒体酶,可催化多种脂肪酸、醇类和类固醇的氧化反应,并精确调控染色体分离和维持微管系统稳定性。目前在肿瘤学的相关研究中还鲜有研究,仅在乳腺癌、砷暴露性膀胱癌的研究中有所进展,但其生物学作用机制还有待探究。 目标:验证纤维性鞘结合蛋白1(fibrous sheath interacting protein1,FSIP1)在结肠癌中的异常表达以及探究其差异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1、采用116份结肠癌手术患者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FSIP1在结肠癌中的异常表达并探究FSIP1的表达与患者TNM分期、肿瘤组织来源部位、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因素的相关性。2、采用32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手术冰冻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以其在明确mRNA水平表达差异3、采用Western Blot分析,进一步验证验证FSIP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增高,以及进行探究FSIP1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x)±SD表示,用SPSS及Graph pad Prism5分析软件处理,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tudent t-test及卡方test处理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FSIP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存在异常增高,比例约为42%。并且与患者的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相关,与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发生部位无关。2、Real-time quantitativePCR检测,肿瘤组织中FSIP1基因水平mRNA表达量对比癌旁组织(据肿瘤5cm以上)显著增高,达3.513±1.822倍(p<0.05)。3、western-blot检测FSIP1肿瘤组织对比癌旁组织(据肿瘤5cm以上)表达增高为1.865±0.41倍,其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病理T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p<0.05)、以及肿瘤分化类型(p<0.05)相关。 结论:FSIP1在结肠癌中表达异常增高,并推测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侵袭过程相关,或成为结肠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潜在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