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8年至抗战前是山东初等教育发展较为稳定的时期。自1928年国民政府接管山东后,山东省政府教育厅便对初等教育进行了整顿并着手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初等教育发展策略。山东省政府教育厅在初等教育办学、经费、师资、课程及教法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有益地探索与尝试,使得山东初等教育在这一时期取得很大进展。1928年至抗战前是山东初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期。就整顿而言,不仅涉及省立及乡村初等教育的整顿与筹措、私人办学及教学学校的规范化,还包括山东省政府教育厅对初等教育整顿及发展进行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即建立小学教育的先导——实验小学,通过实验小学来指导地方教育的发展。就发展而言,山东省政府教育厅不仅积极发展义务教育,还建立了乡村建设实验区。本章以邹平县为例,对乡村建设实验区初等教育发展概况做了详细地论述,由此得出乡村建设实验区初等教育与普通初等教育发展的异同。与此同时,论文还从教育经费入手,以省、县初等教育经费的筹集、分配及教育经费独立保障问题为线索,对国民政府接管山东后的初等教育经费问题进行全面地分析。通过对初等教育经费的分析,指出了教育经费省、县分配及县、县分配的不均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928年至抗战前,山东省政府教育厅尤为重视师资问题,面对初等教育师资不足及良莠不齐的弊端,山东省政府教育厅对其积极进行整顿,不仅努力培植师资,严格教职员聘任及师资检定,还建立了健全的教职员待遇保障制度。通过对初等教育师资问题的分析,指出了初等教育师资特点及启示。随着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的变迁及西方教育教学思想的传入,初等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及教法也在不断更新与演变。通过对山东初等教育课程、教科书及教法变革的整体分析,从而指出了初等教育课程设置、教科书及教法运用存在的不足与启示。为了更好地表现山东省沿海与内地城市、山东省内与省外城市初等教育发展的异同,论文还对济南市初等教育发展与青岛市、广州市进行对比研究,从而考察初等教育办学上的异同,从区域史的角度,以进行个案研究的方式,考察了1928至1937年间济南市初等教育的发展概况。最后,主要是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山东初等教育的历史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说明了山东初等教育取得的成绩、发展存在的不足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