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创新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中,创新和发展成为一项全球性活动,实现自主创新必须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的力量。目前,中国已具备成为创新强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方面获得了长远的发展;但持续上升的研发投入却未能有效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开放式创新条件下,传统的创新投入指标无法满足创新发展新需求,需要通过结合内部研发和外部创新资源,整合科技力量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数亿人民的创新潜力,共同努力,逐步提高技术创新的动力和竞争力。那么,如何更全面地衡量创新投入要素,这些要素是否高效地促进了创新产出,且这种促进效应在经济发展与技术累积的不同阶段是否存在差异,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现有研究中对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评价指标的选择,基于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综合考虑了研发投入、劳动者素质、信息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的投入,提出更全面的创新投入衡量指标,包括基础研究投入、应用研究投入、试验发展投入、ICT投入和教育投入。将创新产出分为创新成果与创新效益两个方面,其中有效发明专利数反映创新成果,新产品销售收入反映创新效益。本文收集了 30个省级行政区2009-2016年面板数据,将R&D投入分为基础投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基于R&D资本化核算的最新研究成果,遵循SNA-2008的框架体系和核算要求,利用BEA方法合理估算2009年以来各省份基础投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资本存量,同时利用永续盘存法估算ICT资本存量。通过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模型估计,实证分析基础投入、试验发展、教育投入、ICT投入对有效发明专利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同时加入FDI与所有制结构作为控制变量。同时,将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对于处于不同技术累积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地区创新产出效应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投入(基础投入、试验发展、ICT投入、教育投入)均能显著地促进创新产出(有效发明专利数、新产品销售收入),因此在当前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用更为全面的创新投入替代R&D投入能更合理和完整地反映一个区域的创新投入状况。不同活动类型的R&D投入对促进创新的作用力在区域间存在异质性,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基础投入对创新成果的促进效果更好,而对于内陆地区,试验发展的创新促进效果更明显。ICT投入对创新成果与创新效益都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东部沿海地区表现更为突出。教育投入对创新效益的影响不够显著,但对创新成果的影响显著为正。所有制结构与创新能力呈线性负相关,且对内陆地区创新产出的抑制效应更明显。本文完善了传统的创新投入指标,能更全面地反映开放条件下的创新投入状况;合理估算了不同R&D活动类型的资本存量,可对现有R&D资本化核算研究做出适当补充和完善。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更细致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创新投入对技术创新成果和创新效益的影响,可为相关区域制定创新政策提供依据。